中国宗教调查(China Religion Survey,CRS)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联合设计、组织、实施的,以宗教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社会调查项目。中国宗教调查(CRS)是我国首个严格按照社会调查的国际标准和概率抽样原则执行,具有全国代表性,从个人、组织、区域多个层次全面反映我国宗教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连续性学术性社会调查项目。中国宗教调查(CRS)旨在记录并解释中国宗教的现状与变迁,全面收集中国宗教不同层次的基础数据,综合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宗教发展状况,为相关学术研究及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多层次基础数据支持。
中国宗教调查(CRS)受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的持续支持,从2012年开始启动,把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作为第一期调查的主题。从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历时两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243个县、市、区的4382家宗教活动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各县、市、区的宗教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
中国宗教调查(CRS)第一期对宗教活动场所调查所产出的数据,在国内外研究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我国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最坚实可靠的经验数据
支持。首先,中国宗教调查(CRS)的抽样设计按照多阶分层设计,严格遵循概率随机的原则实施,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宗教活动场所调查数据。调查以县级单位(县、市、区)作为初级抽样单元(PSU),调查点覆盖全国2872个县级单位中的243个,抽样比达8.5%。如此高的抽样比,在保证了对全国的高度代表性的基础上,又确保了数据能充分反映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
中国五大宗教第二,中国宗教调查(CRS)的抽样设计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宗教与民族密不可分,各宗教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宗教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国际化密切相关等三大特征,在抽样设计时将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各大宗教高度发展地区作为独立的子抽样框(层),分别进行抽样和问卷调查;同时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这5个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稳居我国前列的大都市作为中国大都市地区的代表,对它们区域范围内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普查。因此,除了全国性的代表性以外,中国宗教调查(CRS)的抽样设计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立代表性:1、对于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分别具有独立的代表性,2、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具有独立的代表性,3、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场所高度集中的县级单位具有独立的代表性,4、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这5大都市具有完备的独立代表性。
第三,中国宗教调查(CRS)第一期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从中国实际出发,聚焦宗教场所的四大特性——组织性、宗教性、社会性与政治性,确保研究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可比性。在考察宗教活动场所现状的同时,也考察了其历史轨迹和发展途径, 实现了本土特、横向(国际)比较、纵向(发展)比较三方面的有效统一。调查问卷的内容由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场所的基本情况,场所的组织、管理与运行,场所的宗教活动, 场所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 场所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及其政治态度等几个方面构成。
中国宗教调查(CRS)第一期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领衔,联合全国各省市30所大学与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实施,是我国在宗教实证研究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协作研究。参加者包括: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学院、河北省党校、黑龙江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江西社科院、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三亚学院、山东大学、上海社科院、深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社科院、西南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中国宗教调查(CRS)将在第一期对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宏观与微观两个
方向延伸,高质量的采集社会与个人两个层面的基础数据,建成系统化、层次化的中国宗教研究数据集,并将以5年为一期,对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各个层次的调查持续不间断地进行,为中国宗教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动态、稳定、且可靠的数据支持。
——从宗教活动场所的变迁看,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并非历史的自然延续,毋宁说是重建。今天的宗教活动场所,90%都是 1982年以后批准的。就各种社会元素而言,结束后,如果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是在旧的基础上拨乱反正,那么对于宗教而言,则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一片空白上重新开始。今天,无论当我们赞美中国宗教的快速健康发展,还是议论中国宗教的缺陷与不足,都要对近乎零起点这一历史背景有充分的考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