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课⽂主要内容
鲧禹治⽔课⽂主要内容
  《鲧禹治⽔》是⼀个流传千古的传说。⼤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以下是鲧禹治⽔课⽂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鲧禹治⽔》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次⼤⽔灾。那时,⼤地⼀⽚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们只好逃到⼭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很多。⼈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位叫鲧的天神⾮常同情⼈们的悲惨遭遇,决⼼想办法帮助⼈们治理洪⽔。
  鲧知道要治理洪⽔,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g)。息壤是⼀块⼏尺见⽅的黄⼟块⼉,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声“长”,他便会迅速扩⼤,驱⾛洪⽔,露出陆地。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声“长”,果然,息壤马上⼏⾥、⼏⼗⾥、⼏百⾥地伸展开来。洪⽔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逃到⼭上、树上的⼈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了息壤。他⼤发雷霆(tíng),派⽕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来,洪⽔⼜重新泛滥开来,⼈们⼜陷⼊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天,忽然⼀声巨响,鲧的肚⼦裂开了,从⾥⾯钻出了他的⼉⼦——⼤禹。
  ⼤禹同⽗亲⼀样,有⼀颗善良的⼼。他决⼼继承⽗亲的遗志,治理洪⽔,完成拯救⼈类的事业。  ⼤禹⾛遍了⼭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的⾛向等情况,决定⽤导引洪⽔⼊⼤海的⽅法来消除⽔灾。  治洪⼯程开始了。⼤禹亲⾃拿着镐(g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挖渠开⼭,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神⼒很⼤的应龙也⽤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  在治⽔过程中,最艰巨的⼯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座⼤⼭,⾼⾼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的去路,河⽔只好绕道从⼭脚下⼀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量增⼤时,河⽔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禹不怕⾟苦,不畏艰险,带领⼈们⼀点⼉⼀点⼉地开凿。夏天,烈⽇当空,⼭⽯被晒得滚烫,⼤禹汗流浃(jiā)背,仍然不停地⼲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禹⼀镐⼀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地,⼿都磨出了⾎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了起来。为了治⽔,⼤禹还曾经“三过家门⽽不⼊”。⼈们都被感动了,在⼤禹的带领下,齐⼼协⼒地⼲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的龙门⼭终于被劈开了⼀个⼤⼝⼦,河⽔顺畅地流向了⼤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禹欢呼雀跃。⼤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禹带领
⼈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幸福的⽣活。⼈们⾮常感谢、敬佩⼤禹,便⼀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教学⽬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汪洋、息壤、⼤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整体感知,了解⽂章的主要内容,理清⽂章的脉络。
  4.学习课⽂第⼀、⼆部分,了解鲧治理洪⽔的原因、⽅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字新词,理清课⽂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的原因、⽅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章脉络的⽅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字词语卡⽚。
  2.洪⽔泛滥、⼈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或图⽚,激情导⼈
  1.教师播放或出⽰洪⽔泛滥、⼈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学⽣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我看到洪⽔冲毁⼈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我看到⼈们在洪⽔中挣扎,有的被冲⾛,有的活活淹死,洪⽔真是太⽆情了。
  ⽣:我看到洪⽔淹没了庄稼地,⼈们的⾟苦劳动都⽩费了,这样下去,⼈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
  3.教师⼩结导⼈:是啊,这可怕的洪⽔灾害⼀直以来都威胁着⼈类的⽣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们就深受洪⽔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裂开⽽钻出的⼀个孩⼦,也就是鲧的⼉⼦,后来成了⼀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读课⽂,整体感知
  1.⾃由认真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2.出⽣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或借助⼯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组共同完成。
  3.给各⾃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组成⼀个学习⼩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⑶词义:
  汪洋:形容⽔势浩⼤的样⼦。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件宝物,是⼀块⼏尺见⽅的黄⼟块⼉,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声“长”,它便会迅速扩⼤,驱⾛洪⽔,露出陆地。
  ⼤发雷霆:⽐喻⼤发脾⽓,⾼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湿透了背上的⾐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两代⼈为了消除⽔灾,让⼈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治理洪⽔。鲧借助神⼒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以赶退洪⽔,却付出了⽣命的.代价;⼤禹继承⽗亲鲧的遗志,率领⼈们挖渠开⼭,疏通河道,最终⽤引洪⽔⼊⼤海的⽅法治服了洪⽔。)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给课⽂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意。
  第⼀部分(第1⾃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次⼤⽔灾,⼈们受尽洪⽔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部分(第2—4⾃然段):写鲧同情⼈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被天帝派⽕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然段):写⼤禹继承你志,带领⼈们疏通河道,经过⼗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
  五、学习课⽂,了解鲧治⽔
  1.齐读课⽂第1⾃然段,了解故事发⽣的原因。
  ①闹⼤⽔灾,⼤地汪洋⼀⽚,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们只好逃到⼭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
穿,饿死、冻死的⼈很多。
  ②⼈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们遭受洪⽔灾害时的悲惨与⽆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②注意(多⽤于否定),如:“⼈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③理睬,过问(多⽤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中应该选第⼏项?(第③项)
  c.教师⼩结:⾯对遭受苦难的⼈们,⾯对⽆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旁观了,强烈的同情⼼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们治理洪⽔。
  2.默读课⽂第2—4⾃然段,思考鲧治⽔的⽅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的⽅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露出了地⾯,⼈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第3⾃然段,再次了解鲧治⽔的⽅法与过程。
  ④教师⼩结、过渡:鲧怀着⼀颗同情⼼,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赶退了洪⽔,但最终的结果⼜是如何呢?
  ⑵鲧治⽔的结果。火神祝融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派⽕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重新泛滥,⼈们再次陷⼊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第4⾃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情。
  六、课堂⼩结
  1.学⽣⾃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结:⾯对⼈们⾝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驱赶洪⽔,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的精神却为世⼈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们的⼼中。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
  2.看拼⾳。写词语。
  dà yǔ xī rǎng wāng yáng gǔn tàng hàn liú jiā bèi
  ( ) ( ) ( ) ( ) ( )
  3.形近字组词。
  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4.抄写课后词语。
  第⼆课时
  教学⽬标
  1.继续学习课⽂,了解⼤禹治⽔的⽅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禹所付出的艰⾟与努⼒,体会鲧禹⽗⼦改造⾃然、征服⾃然、爱护⼈类的崇⾼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前后⽂对⽐,深化认识,了解⽂章的写作⽅法,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禹⽗⼦分别是怎样治理洪⽔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然、征服⾃然的强烈愿望和崇⾼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准备:有关⼤禹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谈话导⼊
  1.说说天神鲧⽤了什么办法帮助⼈们治理洪⽔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由发⾔,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息壤驱赶洪⽔,这是⼀个充满危险但⼗分快捷的⽅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们再次⾝陷洪灾。为拯救⼈类⽽献⾝的鲧死后,⼜发⽣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体三年不腐,某⼀天,随着⼀声巨响,肚⼦裂开,钻出了他的⼉⼦——⼤禹。)
  5.教师描述导⼈:这⼤禹同⽗亲⼀样,有⼀颗善良的⼼,他决⼼继承⽗亲的遗志,治理洪⽔,完成拯救⼈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了解⼤禹⼜是如何治理洪⽔的。
  6.⼤禹“三过家门⽽不⼊”
  为了治⽔,⼤禹曾三过家门⽽不⼊。第⼀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因分娩⽽在呻吟,还有婴⼉“哇哇”的哭声。助⼿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没有进去。
  第⼆次经过家门时,他的⼉⼦正在他妻⼦的怀中向他招着⼿,这正是⼯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