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有近70位干部调任省部级高官。1月,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接连进行人事变动;4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调任新疆,任自治区党委书记;6月,安徽、山西、陕西、新疆、甘肃、湖南等中西部6个省区省部级人员也进行了调整。一年间,青海、西藏、山西、广东、浙江、新疆、湖南、安徽、陕西、甘肃、河北、宁夏、黑龙江、四川、辽宁、贵州、江苏、江西、河南、北京、湖北等21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以及中央许多部委的省部级干部均进行了调整,成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为“十一五”人事调整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这些新调任的省部级干部,将成为今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对中国未来五到十年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决策影响。这些新调任的省部级官员的成长路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有真才实学的文科高学历干部居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铺开,知识化成为中国共产党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种形势下,一批有数理专业知识的高文凭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并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在起初的高文凭干部中,绝大多数是数理专业,文科的很少,“北大荒”就是当时一个很形象的表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进入完善阶段,社会发展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并与经济发展一道,成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文科背景的经济社会管理型复合人才应时而起,开始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十六大之后,所谓的“工程师治国”彩开始淡化,具有法律、金融、行政、社会学等文科背景的人开始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2010年调任的省部级官员中,具有文科高学历成为一大亮点。如新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石泰峰,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被媒体称为学者型官员;新任青海省省长骆惠宁,经济学博士;新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学博士;新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历史专业毕业;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等等。
可以想见,随着进入科学发展时代,具有法律、历史、哲学等文科专业,具有硕士、博
士学位的高学历干部,越来越成为省部级干部的重要力量。当然,我党用人也不是唯文凭论,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如国家发改委主任仅有大专文凭,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年轻有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新调任的省部级官员年纪普遍较轻,平均年龄约为56岁,其中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年龄最小,只有46岁;年龄最大的为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66岁。也就是说,这次省部级干部,基本上以“50后”干部为主,是“50后”干部的一次集体亮相。据中组部介绍,从1982年到2007年,省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下降了8.4岁。在2010省部级年的省部级人事调整中,整体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继续朝着年轻化方向稳步迈进。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部级官员年满65岁应当退休。2010年底颁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要严格执行任期、连任限制和最高任职年限的规定。随着“40后”的整体政治退休,“50后”开始全面登上省
部级的关键岗位,如1954年出生的骆惠宁、1953年出生的张春贤、1950年出生的张宝顺、1952年出生的袁纯清、1953年出生的徐守盛、1952年出生的王宪魁、1951年出生的罗志军、1956年出生的李鸿忠等,这些“50后”的省部级领导人,开始在省部级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近两年更有一些“60后”干部开始迈上省部级舞台,如胡春华、周强等人。当然,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中央对领导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不是为年轻化而年轻化,而是着重强调领导班子的“老中青三结合”。所谓“老中青三结合”,根据2006年提出的省委换届“318”红线,即:党政“一把手”不超过63岁,纪委书记不超过61岁,其他常委不超过58岁。按照这样的标准,新上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虽然已满60岁,但不算超越年龄。
中央与地方、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力度加大,成为这次省部级干部调整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实质,就是加强实践历练,增强多岗位锻炼,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发现人才,让年轻有为的干部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作为贯彻落实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一项新的尝试,中央“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工作已经开始。比如,2010年8月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调任甘肃,担任副书记;9月份,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南下江苏,任职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10月份,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年龄结构的调整,将大大改变我国高级干部年龄相对偏大的情况,年富力强
的干部将为我国高级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具有丰富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
我党在选人才用干部方面历来强调基层工作经验,将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作为人事任用方面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中央下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一半以上。”2010年5月,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浦东干部学院开学典礼上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在接下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要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明确“要不拘一格、广纳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可见,中央用干部,“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
从调任调整情况看,一些官员具有共青团工作的经历,如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山西省
委书记袁纯清、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贵州省长赵克志、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等。具有共青团工作经历,有激情,重实干,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也成为党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渠道。
正是循着重实践的用人思路,在提拔的省部级干部中,不少人都具有多年的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如,现任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是鞍山市委原书记,在辽阳、盘锦、鞍山等地锻炼多年;新任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先后在锦州市、锦西市、兴城市、营口市等四市十余个岗位上历练多年。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唐代张九龄提出的这个选官思想,其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选任官员的重要原则。近些年来,一批大学毕业的高学历干部进入党政机关,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比例竟然高达44.6%,而具有县、乡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仅占12.5%。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增加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可能。基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锻炼人、磨砺人、考验人的大舞台。基层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多年的基层工作历练,容易使干部思路开阔,求真务实,能够把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把指导实践与解决问题统一起来,能够认真处理好内部与外界、
条条与块块的关系,从而形成丰富的治国经验和思路。中央在省部级干部调整中所反映出的用人导向,必将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政府金融办公室
(责编/于亚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