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质研究资料
一、泰山的年龄
1.泰山南麓的北东东向泰前断裂,自晚侏罗世形成以后,一直在活动并延续到现在,具有同生断层的性质,尤其是早第三纪初发生强烈的掀斜活动,使北盘的泰山大幅度抬升隆起,把山体高处的古生代沉积盖层剥蚀掉,而南盘不断下降接受早第三纪的官庄组沉积,形成泰莱断陷盆地。这可以从矿业学校以东到吴
家庄一带,出露的断裂北盘太古代变质杂岩与南盘寒武系馒头组或徐庄组页岩的断接关系、家庄南该断裂切割第四系,以及目前
泰山仍在继续上升、新构造运动强烈等大量实际资料得到充分的证实。泰前断裂成为今日泰山与泰莱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在地貌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航卫片上也显示十分清晰,所以该断裂对今日泰山形成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
2、泰山南侧的泰莱盆地中,堆积有2000多米厚的下第三系字庄组的砂砾岩,其角砾大小不一,磨圆主度差,尤其官庄组上段和汶口组下段富含古生界巨大的石灰岩角砾,反映它们是一种山麓相快速堆积的产物。从此可以断定,在早第三纪,泰山一带曾有过大幅度抬升,遭受强烈而又高速度的风化剥蚀,为泰莱盆地巨厚的砂砾岩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又进一步说明,泰山上曾有过古生界石灰岩的分布。在官庄组的砂砾岩剖面中,常见到下部有巨大的石灰岩角砾,上部有变质岩的角砾,说明泰山在早第三纪遭受剥蚀过程中,首先把古生界的石灰岩剥蚀掉,然后才剥蚀其下部的太古代的变质岩。上述事实同样说明了泰前断裂是一条生长断裂,它既直接控制了北盘泰山的抬升和剥蚀,又直接控制了南盘泰莱盆地的下降和沉积,具有边断边沉积的特点。
3、泰山南北两侧寒武一奥纪的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均向北东倾斜,如若泰山是一个背斜或者是太古代一个穹状古隆起,必然控制其南北两侧或其周围地层的产状分布,泰山南侧地层应向南倾斜,北仙地层
应向北倾斜,事实上,泰山南侧蒿里山、北集坡等地寒武系的产状倾向东北,泰山北侧万德、夏一带寒武系的
产状亦倾向东北,说明泰山不是一个背斜构造和穹状古隆起,而是一个单斜断块凸起。此外,在泰山山体的低洼处,以及莱芜的栖龙湾、迷马镇等地,肥城北部的段家店,都在大片太古代形成的变质杂岩中,多处见到寒武系石灰岩的残余顶盖,这些保留下来的古生界剥蚀残余,有力地说明泰山一带曾有过古生代的海相石灰岩沉积,从而说明“泰山是个太古代的穹状古隆起”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4、从区域构造分析,在三迭纪期间,华北地区南北缘两条地壳消减对接带的相向碰撞挤压,使鲁西在南北向水平挤压下发生整体抬升,形成缓波状穹状隆起,致使全区缺失三迭纪的沉积,甚至大部分地区也没有早、中侏罗世的沉积, 说明印支运动在鲁西只表现为地块的整体抬升,没有区域性的褶皱,不形成明显的背、向斜构造。在燕山阶段鲁西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下,发生了北西和北东东向两组断裂,形成“X”型断裂体系,把整个鲁西分割成若干个块体, 由于近南北向伸展作用,断块发生强烈的掀斜,形成了泰山、莲花山、蒙山、尼山等断块凸起以及泰莱、新蒙、平泗、枣等断块凹陷,构成断块凸起形成山地使古生界遭受剥蚀,断块凹陷形成盆地,保存了晚古生代石炭三迭纪的含煤岩系,并接受晚侏罗世以来的沉积。上述区域构造分析,也足以说明泰山和莲花山、蒙山、尼山一样,都不是什么太古代的古隆起或背斜构造,而是一些中新生代的断块凸起,泰山是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
5、从区域古地理环境分析,在寒武〜奥纪期间,整个华北、鲁区也不能例外,是一片汪洋大海,如果说泰山、莲花山、蒙山等是古隆起的话,那么在寒武一奥纪,它们就象广海中的几个极小孤岛,这种状况在华北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中难以想象的。过去有人一看到太古代的变质岩出露的地方,不加分析就认为是太古代的古隆起,其结论往往是错误的。所以具体地分析鲁西古生代的古地理环境,就不难看出,整个鲁西包括泰山在,在古生代早期仍然是一片浅海环境,普遍接受了寒武一奥纪的海相沉积,这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泰山不是个古老隆起,而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断块凸起,是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今日的泰山不是形成于太古代,它的年龄没有20多亿年。确切地说,其雏形始于中生代末或新生代初(距今1亿年左右),其基本轮廓成于新生代中期,既距今3000万年的晚第三纪初。泰山的年龄从中生代末或新生代初算起,也只有1亿年左右,如从新生代中期算起,才不过3000万年。应该指出两点,一是说组成泰山的变质杂岩,形成于太古代,这些岩石的年龄为20 多亿年,这无疑是对的,二是泰山的形成时代和组成泰山的岩石的形成时代,或者说泰山的年龄和泰山的岩石年龄,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区域地质概况——地质演化史
泰山作为地壳发展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今日泰山形成等三个阶段。泰山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经受了泰山运动、加里东运动
、华里西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等五次壳运动的强烈变革,经历了地壳发展历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个主要阶段的改造,真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今日的泰山不是太古代的古老隆起,而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掀斜断块凸起,燕山运动奠定了山体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构造了山体的基本轮廓,著名的泰前断裂活动塑造了泰山今天的自然景观面貌。
泰山的地质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和显生宙两个主要的地质演化时期。
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海陆资料前寒武纪的地质演化历史,可划分为新太古代早期(2900—2700Ma)> 新太古代晚期(2700—2500Ma)、古元古代(2500—1800Ma)、中元古代(1800—1000Ma)等四大阶段。
(1)新太古代早期绿岩陆壳形成与改造阶段
大约在280OMa年以前,古老陆壳裂开,生成北西向的裂谷型海槽,在其中先后发育了由拉斑玄武岩、科马提岩等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组成的基性组合型绿岩建造,继而发生绿片岩相一低角闪相变质作用形成泰山岩。随后在2770 —27OOMa望府山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