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一种生活态度并非易事_人生感悟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

  有时,明白自己想过一种闲闲淡淡的生活,不想刻意追求或者追逐什么,也因此很不喜欢卯足劲甚至咬牙切齿般去努力;

  有时,又突然“惊醒”似的,种种不甘与“凭什么”在心中捣腾,于是耐不住了,然后很自觉地,甚至是雄心壮志般投入浪潮中也去争取些什么

  要我说,不管哪一种,都无可厚非。

  然而,痛苦紧跟着矛盾来了:到底该如何选择?

  换言之:人有时很难认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坚定一种生活态度并非易事。


  前天一位读者,他觉得,在当下这个以物质基础衡量国力、经济、生活质量的时代,金钱成为一切中心。如此氛围下,追求简单生活的思想,和混迹于社会浪潮中的思想,该如何选择和平衡?因为你会左右摇摆。

  这位读者向我提及一个人:于娟,以及一条关于于娟的新闻视频。

  于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三十岁之前,她在人生路上高歌猛进,努力读书,考研,出国深造,争取到越来越高的学历和越来越高的头衔。如此的人生轨迹,跟大部分无爹可拼的人是一样的。

  然而,在看起来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积攒足够储备时,厄运降临了——乳腺癌。

  在生命临界点上,她终于停下来,反思生活细节,思考活着的真正意义究竟为何?这些因
病魔赐予的思考,最终集结成书,《此生未完成》,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

  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

  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

  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

  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段话,或者说这个站在生命临界点做出的思考,让我想起央视一则广告,碧桂园的,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之恰恰相反,却是当下社会大力宣扬的生活态度:

  人生一世,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各种辛劳,背井离乡,陪伴的缺席,平日的加班加点,这些都值得。

  通过经年奋斗,只为开上好车,买上好房。在高档社区,买下一套五星级住宅,按置一个高大上的家,过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生活。至此,似乎才能心安理得地陪伴家人,享天伦之乐。

  宣传片看起来美好,积极,正能量,但现实中的人生都能如此圆满吗?我们总是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往往是骨感的。

  不管何种生活态度,都没用对错之分,遵循内心的“容易满足”也好,不断奋斗获取“富庶”的
也罢,两种态度一旦对照,你是否和我一样——

  倾向于追求接近生命本质的一些东西,因为大家心里无不明白,世间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种种,最终都是带不走的,即便活着享受,住别墅就一定幸福么?蜗居就没有温暖可言?

  倒并不是说,人一辈子不该努力不该追求,只是,预支陪伴的时间、透资健康去追逐物质、用其为家人和自己建造一座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园,真的值得吗?这样的追求,是否含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至于“宁坐宝马里哭,也不要坐自行车上笑”的人生观点,只能认定她追求的本来就是宝马,而不是欢笑人生。

  再来说说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这本书,是在她去世一个多月后发布的,所以是一个没有作者出席的书籍发布会。


  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张艾嘉主演的《地久天长》,根据香港真人真事所拍摄。

  张艾嘉的儿子小富,是个翩翩少年。学霸,人缘好,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捞起篮球能够漂漂亮亮地投一个三分球。看起来,前程一片大好。命运似乎从不轻易成全任何人——

  小富患有血友病,母子倆积年累月承受的各种煎熬,旁人难以感同身受。坚强与乐观并不能阻挡厄运的到来——在一次日常注射中,小富被输入带有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液……他同样站在生命临界点,思考着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问题 ,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集结成《海阔天空》一书,并且入选香港十本好书之列。在他去世后,母亲张艾嘉为他举办了一场新书发布会——这同样是一场没有作者出席的发布会。
白岩松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从某个意义以上来说,每一个人,每一趟人生,都是此生未完成。与其不断向外去争取、去获得,倒不如退至初心,查漏补缺,尽量去填补人生未完成。


  人生是一个不断去“完成”的过程,但终究遗留诸多“未完成”,否则就是圆满。

  想起几年前一位同事,小伙,三十出头。

  年少时从湖北老家出来,与小伙伴一路到南通,一呆就是十多年,十分难听懂的南通话被他说得很溜。文化程度不高,写得一笔好字,为人处世圆滑周到,除了日常上班,还帮人家兼修空调,因为他要考虑在南通买房,考虑送女儿去学舞蹈学画画,考虑将父母从老家接来,总之挺辛苦。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打桌球。

  有一天,毫无预兆,在下班之余,打桌球的时候倒下了,再没站起来。医生说是心血管问题。整理遗物时,主管准备把他用过的一只杯子扔掉,被我带了回来,然后每天都会看到杯子上旺仔那副“看,再看,再看我就吃掉你”的死德性。

  我跟这位同事的情分并不深,也知道这种行为显得痴愚,只是想挽留些什么,尽管知道是
徒劳,是虚空,而他留下的人生未完成呢?

  ……

  还是白岩松说的一针见血:

  也许于娟的故事会让有些人停一停,想一想,可是一定没多长时间,一切都会照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