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茶行业现状
一、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各地茶叶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
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三、乱与弱的具体表现
中国茶叶之所以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在于缺乏“品牌”。我国虽然名茶林立,但这些辉煌却并没有造就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茶叶品牌。而要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更远不只是加一个“牌子”而已。突出表现在:
1、名茶多,缺品牌。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名气很响亮,售价也很高,“茶王”的拍卖价远远高过黄金,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则很难分辨茶叶品牌,极少数消费者买茶叶时指定品牌。
2、厂家多,品牌少。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品牌;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只有近千个茶叶有注册商标,根本谈不上品牌。
3、有资源、缺整合。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位、市场维护都要提前进行规划。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浪费。当初,蒙牛乳业创造崛起神话,就是依靠高度整合资源、从几个人发展到年创利税几亿元的奶业“巨鳄”。中国茶叶资源分散、生产分散,出口一直以散装为主,
自然也就只能充当国外品牌茶叶的原料。
4、行业混乱、无序竞争。目前,行业内部的产品竞争,已经演变成更为激烈的“价格战”,甚至一些厂家不惜用“李鬼”,违背行业规则,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消费者难辩真伪,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给“李逵”产品造成极大伤害,而更为严重的是,伤害了消费者对整个中国
名茶的信心。长此以往,给中国名茶造成的“硬伤”,则难以去除。
普洱茶品牌5、有经营、无管理。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经营管理,一些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还是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湖南省一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通过改制由集体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机制变活了,但经营管理工作大部分由家族成员担当,管理粗放,变成了家庭企业。
6、行业一盘散沙
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电视产业规模,你不难到一个机构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如果你想知道中国大米产业的规模,你也不难得到相对准确的数字。但如果有人想知道中国茶业目前规模有多大,那可不是件容易事。一盘散沙的中国茶业,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行业管理机构的散;第二,市场参与主体的散。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茶业的种植与加工、国内流通和对外出口分属于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原外经贸部,呈现典型条块分割之势。作为目前已完全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国家主要通过脱胎于政府机
构的若干协会来进行行业管理。但由于缺乏一个集中和权威的行业管理机构,中国茶业目前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必要的引导。中国茶业目前高度分散。在最近发布的“2007年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中,行业最大企业目前经营规模仅为11.6亿元人民币,行业前四家的累计销售额仅为30亿元人民币,行业前四十家的销售额仅为105亿元人民币。相比联合利华的LIPTON的近30亿美元销售额,差距之大毋庸赘言,市场参与主体的分散可见一斑。
7、技术落后
中国茶业一直比较热闹,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试问,有多少茶叶企业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有多少茶叶企业投入了资金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国茶业出现过多少较有影响力的营销推广活动?资金实力有限、工艺设备落后和营销观念落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中国茶业很难走出国门进行较有影响力的营销推广,很难在国内进行较大力度的广告宣传,很难进行实质性的工艺革新与新产品开发。见得多一些的,无非也就是人气不高、规模不大的各式类似业界联谊的“博览会”,近乎噱头的“茶王”拍卖和支口铁锅炒茶叶!
8、缺乏标准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茶业从出口导向型转向通过大力发展名优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应该说是中国当代茶业发展中的拐点。从那时起,中国茶业尤其是国内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名优茶成为国内市场
的主流。但名优茶注重外形、强调手工、强调原产地的特点,使得中国茶业从此也快步进入了一个缺乏“标准”的时代,使茶叶产品长时间停滞在初级农产品层面而无法成为工业化产品。对外形差异的注重和追求,阻碍了现代化制茶机械设备的应用;对手工的依赖,导致品质一致性的保持;对“正宗”和“文化”的过度强调,导致炒作成风和弄虚作假泛滥。缺乏标准的中国国内茶叶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此时,卖茶者几乎都成了“王婆卖茶”,而买茶者则往往是面对明目繁多的各类茶叶一头雾水无从选择。最近两年的普洱茶市场无疑是对这一迷思从另一角度的最生动注解。
9、缺乏创新
因循守旧中国茶业是个传统产业。传统一词,表明的是世代相传的悠久历史,但这不应成为因循守旧的代名词。中国茶业在产品形态、消费方式、营销理念、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性都显得不足。比如,除了泡饮外,是否可以大力研究“吃”茶?除了通过批发市场、茶庄和商超等渠道销售外,是否可以大力开拓宾馆、饭店、会议和电子商务等渠道?
第二节中国茶叶市场遭遇洋茶挑战
立顿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超前的战略眼光,稳健的经营策略,精确的市场定位,强大的产品阵容,俨然成为茶业界大鳄;医药行业的领军公司之一天士力最近高调宣布将陆续斥资30个亿进入中国茶叶市场,凭借药企的技术研发实力推出“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大有独占高端即饮包装茶鳌头之架
势!
立顿概况
1992年,在世界五大洲市场占有半壁江山的立顿红茶进入了全球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中国。经过5年的发展,立顿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良好业绩。目前,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立顿茶叶生产项目已落户合肥,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产,到2010年,在合肥制造的立顿茶叶产量将达2万吨,不仅供应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将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立顿茶已摆开架势,试图在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传统名茶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立顿的竞争优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