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感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依、尽”等5个生字,会写“依、尽”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人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明白想要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感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画画,课前老师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登鹳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交流。
3.无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一天傍晚,他来到黄河岸边,看到夕阳挨着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觉得,这里的景实在是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同学们,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叫鹳雀楼。(课件:鹳雀楼的相关资料)
4.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第一层,行吗?
学生(齐):不行,要登到最顶层!
教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的顶层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学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5.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小学生喜欢图画和听故事的特点,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蕴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诗人、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诗,标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出示古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4.一起来读。
教师引读,师生轮流读,学生模仿教师读,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直至读准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直至读准诗句的节奏和停顿,为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三、巧借生字,想象画面。
1.诗的前两句是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鼓励学生从说单个事物向说整个画面发展。
3.巧借生字,指导学生将画面想丰富,想生动。
(1)人穿的衣服和人是贴在一起的。(课件出示“依”字字源识字)
和“依”有关的词语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你看,他们挨得多紧啊!(依靠、依偎)
太阳是怎样依着山慢慢下沉的?
设计意图:小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汉字绝大部分为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就掌握了学习汉字的主动权。学习形声字重点是把握好形旁,如果理解了常见形旁,就能自主地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就能达到“学一个带一串”的功效。
(2)太阳依靠着山怎么样?从哪个字读出来的?(尽)
“尽”就是消失、完的意思。那谁能把这种景象完整地说出来?(傍晚的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山慢慢落下去。)
(3)你想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黄河图片)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黄河?(壮阔、雄浑)
(4)两行诗连起来读画面会更美!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这抬头、低头满眼都是自然之美的优美诗句!男女生能合作读吗?
四、反复诵读,理解诗理。
1.诗的后两句是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想,他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结合古文字,学习理解“欲”。(课件出示“欲”字形演变)
在诵读中,自然理解“千里目、更”,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读。
3.“欲穷千里目”中“穷”是什么意思?看完、看尽。“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目”就是—
—(生:眼睛,这里是指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4.生边做动作,老师边问。你看到更远的地方了吗?怎样才能看得更远呢?
5.是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呀!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知道了:(课件)
只有站得_____,才能看得_____。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再读读这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和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积极进取的精神)
6.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运用融情于景,寓理于事的手法,以观景来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五、感情朗读,配乐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2.创设情境,练习吟唱。
3.集体带动作吟唱。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诗中的意境浸透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六、表达训练,拓展运用。
创设三个背诵古诗的情境(登鹳雀楼、被评为三好学生、爬泰山),让学生自然地背诵,快乐地背诵。
示例1: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为了不让你骄傲,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对你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