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里才是自古以来名副其实的“中国”
什么是“中国”
“中国”这个词语,在历史上的意义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以洛阳为中心的这片土地,都会包含在“中国”或者“中原”所指的范围之内。我们现在说河南省是中原大省,所谓“中原大地”,所谓“逐鹿中原”,指的都是这片土地。以这片土地为中心,一直发展到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一片国土,都是不断发展的结果,而核心地带,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这个地区。
天下之中
这个地区为什么适合做首都呢?或者说,这个地方为什么就成为后世雄逐鹿的主战场呢?那肯定是跟这个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有关。
这次“从长安到长安”,我坚持一定要我亲自到我要讲的地方去实地探察,并不是说我不去看过就讲不了这个地方的故事,而是我实地到过了这里,有了亲身体验之后,有些东西就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比如今天我到了龙门石窟,这个地方就非常有特点。这里的地理形势,是两山夹一河,两座山一座是龙门山,一座是香山,中间夹的一条河,就是伊河。以洛阳为中心的这个地方,所谓河洛地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郡,叫做“三川郡”。所谓“三川”,就是伊、洛、河:伊是伊水,洛是洛水,河是河水。
(龙门石窟,就是这样在河边崖壁上的石刻,马蜂窝式的密密麻麻)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来这里主要是来看他的,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来这里看到他就算是值回票价了!)
伊水,就是龙门石窟这里的这条伊河,古代这个地方叫“伊阙”,就是说的伊水从两座山中间流过的这个形势,像阙门一样,地势极其险要。
(伊阙的形势就是这样两山夹一河。图左边是香山,右边是龙门山,中间的河就是伊河)
洛水,就是流经洛阳的洛河。中国的地名命名非常讲究,山南水北为阳,所以洛阳洛阳,就
是在洛水之阳,也就是洛河以北。今天你到洛阳去就知道,洛阳老城区的确是在洛河以北的,我们住在了洛阳新城区,新城区就已经在洛河以南了。前几年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做《江南Style》,这首歌唱的地方是韩国首尔的江南区,那是富人区。首尔本来叫汉城,在之前叫汉阳,汉阳汉阳,汉水之阳,这座城市的老城区在汉江的北面,所以这座城市当然叫汉阳。有钱人不想住在老城区,要开发新的地区,就到了汉江以南,就是江南区了,所以江南区就成了有钱人的聚居区。
再说河。河在古代是专指黄河的,所以河水就是黄河。
所以,洛阳周边的这个地区,所谓“三川”伊、洛、河流经的这个地区,有伊阙之险,周围的高山夹着这么一小块盆地,这个山川形势,不亲自到这里来,只是在书中想象、脑补,是无法切身体会的,也是无从想象的。今天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天一早我们从洛阳新城的城区出发,拐到龙门大道上一路向南,开车走的过程中一开始看到的都是平平的地平线,突然之间,在前方出来两座山,中间又一个缺口,非常明显。等跑了半天到跟前之后,再仔细一看,山更高更大了,伊河就这么静静地流淌,水量还很丰富。想象一下,如果在古代,这个地方一定是一个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换一个角度看卢舍那大佛)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有关于这个地方,有一段话,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记载。战国刚刚开始的时候,魏国是个超级大国。这个地方要提醒大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战国时代、当时的情境下,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现在知道最终的结果,仿佛从春秋战国一开始,就注定了秦国会最后胜出。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战国开始的时候,魏国是超级大国,在长达几十年的时
间之内,魏国都是天下无敌。那时候秦国还躲在关中盆地里,这么长时间连函谷关都出不来。名将吴起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他跟着魏武侯顺着黄河漂流,魏武侯就说这山川何其险要,是魏国之宝啊!结果吴起说:在德不在险。然后他举了古代三苗氏、夏桀、殷纣的故事,这几位古代著名的暴君都有险固的地理形势,但是不修仁德,所以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原文是这样的:
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这段话中提到了夏桀,说他待的地方“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这里面提到的“伊阙”,就是龙门这个地方,他居住的这个区域,其实就是河洛这个地方,就是中原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