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韩三·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原文及翻译
第一篇:《战国策·韩三·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原文及翻译
韩三·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
作者:***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侈而仕之。
文言文翻译:
说:‘不能这样做。秦王让他做官,又同他有定约之事。’使者说:‘秦国让韩珉做官,是因为重视公仲。现在公仲死了,韩珉去秦国,秦国一定不会让他入境。又怎么会协同他一起仇视魏王呢?’韩辰很担忧,就要听从魏国使者的话。今天如果大王不召见我,我就要隐居到山里去了。”
秦王说:“怎么把寡人想象得如此反复无常呢!现在您在哪里隐居呢?”于是召来韩珉,让位做官。
第二篇:《战国策·韩一》原文及翻译
韩一·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
作者:***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今也,子曰‘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夫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且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弊楚也。强楚、弊楚,其于王孰便也?”
文言文翻译:
“过去您说‘天下无敌’;如今您又说‘就将攻燕’,为什么?”虞卿回答说:“现在说马很有力量,那是事实,如果说马能力拖千钧就不是事实,为什么?现在说楚国很强大,那是事实,如果说楚国能够跨越赵国、魏国同燕军作战,那哪里是楚国所能胜任的!况且不是楚国能胜任的事情而楚国偏要去做,这是损害楚国啊,使楚国强大,使楚国受到损害,它们之中哪种情况对大王更有利呢?”
第三篇:《战国策·韩一》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韩一·郑彊载八百金入秦
作者:刘向
郑彊载八百金入秦,请以伐韩。泠向谓郑彊曰:“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听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郑彊曰:“何如?”曰:“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故言先楚也。今已令楚王奉几瑟以车百乘居阳翟,令昭献转而与之处,旬有余,彼已觉。而几瑟,公叔之讎也;而昭献,公叔之人也。秦王闻之,必疑公叔为楚也。”
文言文翻译:
郑强车载八百金进入秦国,请求秦国讨伐韩国。冷向对郑强说:“您用八百金请求秦国讨伐它自己的盟国,秦国一定不会听从您。您不如让秦王怀疑公叔。”
郑强说:“怎么做呢?”
冷向说:“公叔进攻楚国,是因为几瑟在楚国,所以他主张首先进攻楚国。现在已经让楚王用百辆车子送几瑟回到阳翟,再让昭献回转阳翟与几瑟住在一起,十多天之后,公叔虽已察觉为时已晚。几瑟是公叔的仇人;昭献是公叔的朋友。秦王听说此事,一定怀疑公叔帮助楚国。”
第四篇:《战国策·韩三·客卿为韩谓秦王》原文及翻译
韩三·客卿为韩谓秦王
作者:刘向
客卿为韩谓秦王曰:“韩珉之议,知其君不知异君,知其国不知异国。彼公仲者,秦势能诎之。
秦之强,首之者,珉为疾矣。进齐、宋之兵至首坦,远薄梁郭,所以不及魏者,以为成而过南阳之道,欲以四国西首也。所以不者,皆曰以燕亡于齐,魏亡于秦,陈、蔡亡于楚,此皆绝地形,臣比周以蔽其上,大臣为诸侯轻国也。今王位正,张仪之贵,不得议公孙郝,是从臣不事大臣也;公孙郝之贵,不得议甘戊,则大臣不得事近臣矣。贵贱不相事,各得其位,辐凑以事其上,则臣之贤不肖,可得而知也。王之明一也。公孙郝尝疾齐、韩而不加贵,则为大臣不敢为诸侯轻国矣。齐、韩尝因公孙郝而不受,则诸侯不敢因臣以为能矣。外内不相为,则诸侯之情伪可得而知也。王之明二也。公孙郝、樗里疾请无攻韩,陈四辟去,王犹攻之也。甘茂约楚、赵而反敬魏,是其讲我,茂且攻宜阳,王犹校之也。臣之知,无几于王之明者,臣故愿公仲之国以于於王,而无自左右也。”
文言文翻译:
韩国的一位客卿为韩国对秦王说:“韩珉议论政事,只了解自己的国君而不了解别国国君,只了解自己的国家而不了解其它国家。那个公仲,秦国的势力就能使他折服。秦国强大的时候,韩国竟敢首先进攻,韩珉是在自讨失败。韩国曾让齐、宋两国军队攻到魏阐的首垣,逼近大梁城郊,没有进一步攻占魏国的原因,是认为同魏国讲和就可以通过南阳的道路,想用
韩、齐、宋、魏四国的力量向西攻秦。没有进攻的原因,是人们都说燕国被齐国攻破,魏国被秦国攻破,陈国、蔡国被楚国攻破,这些都是土地大小地形险要相差悬殊,臣结党营私蒙蔽君王,大臣为了别的诸侯而轻视自己国家的结果。现在大王端正了贵贱不同的名位,张仪那样显贵也不能私下议论公孙郝,这是使外臣不得干涉大臣的事;公孙郝那样显贵也不能私下议论甘茂,这就是大臣不得干涉近臣行事,贵贱不互相干涉,各得其位,像辐条集予车轴一样共同侍奉自己的君王,那么臣贤能与无能,就可以知道了。这是大王第一个圣明之处。公孙郝曾加紧联合齐、韩两国,大王并没有加以奖赏,那么做大臣的也就不敢为了别的诸侯而轻视本国利益了。齐、韩两国曾想通过公孙郝来利用秦国,秦王没有答应,那么诸侯就不敢再通过臣为自己求利了。内外不互相勾结,那么诸侯的内情真伪就可以知道了。这是大王第二个圣明的地方。公孙郝、樗里疾请求不要攻打韩国,韩国军队的行列因没有遭到进攻而解散,大王如同打败了韩国一样。甘茂约定楚、赵两国攻打魏国,却反过来恭敬魏国,这是同我们韩国结怨,甘茂要进攻宜阳,大王还是衡量了攻伐与讲翻的利害得失。臣的智慧同大王的圣明相比相差甚远,所以臣下愿意让公仲用自己的国家来侍奉大王,而不要从左右的人那里求得谋略。”
第五篇:惜花韩偓原文翻译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导语: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惜花韩偓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惜花
[唐]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释: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号玉山樵人。【惜花(晚唐)韩偓 古诗词鉴赏】惜花(晚唐)韩偓 古诗词鉴赏。自幼聪明好学,10岁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赞曰:“雏凤清于老凤声”。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为人正直,因忤朱温,两遭贬谪。
(1)本诗整体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5分)
(2)诗歌的颔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
翻译
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
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
【赏析】
题目是“惜花”,则此花一定是境遇不好之花,从诗句可知是正凋之花。“惜”字点明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对花的怜惜。
首句的“皱白”不可能指别的事物,一定指花。因为本诗写的就是惜花。不过,此词写的是花的形态,一是皱,显然花瓣半干,已有些萎皱了;二是白。“离情”指的是花即使飘离枝头。“切”的意思是深切,情意浓之意。本句的意思是,枝头高处的花因为即将凋落而深深地悲伤着。二句的“腻红”指红花的表面还很细腻。它和“皱白”相对,自然指低处的花。所谓“愁态静中深”,是说红花默默无语,愁思深深。这两句写枝头花朵的即将凋零,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同情。
颔联写诗人的动作。诗人的眼睛随着一片片花瓣随着流水而去,花瓣流到哪里,诗人的眼睛跟到哪里,对落花的惜之意溢于言表。当诗人看枝头时,只觉风吹雨打之下,花朵瑟瑟,眼看又要落下,于是他恨满胸臆。“片片沿流去”“枝枝被雨淋”的凄惨景象,与诗人对风雨的怨恨和对花朵的同情,可谓融合无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