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6.03.09
【字 号】甘政办发〔2016〕24号
【施行日期】2016.03.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6〕2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3月9日
 
甘肃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甘办发〔2015〕3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基层众基本文化权益,现就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乡镇、街道文化场所称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场所称“乡村舞台”)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强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战略平台,以保障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把服务众同教育引导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导向,服务大局。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2.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发展实际,巩固深化农村“乡村舞台”建设成效,推广总结经验,以城市街道、社区为重点,扩大建设成果。加强城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统一管理、服务众”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3.扶贫攻坚,保障基本。以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为重点,围绕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开展文化扶贫
攻坚,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优先实施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满足人民众基本文化需求。
  4.以人为本,对接需求。把保障人民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众需求反馈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真正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5.改革创新,提升效能。围绕建设、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鼓励社会参与和众自我服务,提高综合服务效益。
  (三)工作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指标相衔接,到2020年,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法制科教普及为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队伍编配规范化、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众的重要载体。
  二、功能定位
  (一)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按照《甘肃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和各地实施标准,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城乡居民特别是特殊体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二)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及网络等平台,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百姓论坛等形式,开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和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举办道德模范展览展示、巡讲巡演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培育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及平安社区创建和乡贤文化建设。应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载体,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理论研讨、学习交流等党员教育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阵地作用。
  (三)开展社会公益便民服务。实施农民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
育、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康大讲堂,积极开展适用技术、科普常识、卫生健康、法律咨询、防灾减灾知识及就业技能培训等,不断提高基层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结合当地党委和政府赋予的职责任务,与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等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相结合,根据实际条件,开展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人口管理等其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推广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集中为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建设任务
  (一)巩固深化农村建设成果。落实《实施意见》、《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方案》及《甘肃省精准扶贫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实现全省行政村“乡村舞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标,巩固深化建设成果,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把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重点,比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建设模式,按照“345”工程(即实现农民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做到
“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要求,加快推进街道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消除城市街道、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充分考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文化活动场所,高度关注特殊体文化需求。各地政府要发挥统筹和主导作用,衔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根据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保障城市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凡现有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一律不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
  (三)强化配套功能设施。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设施相配套,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相协调的文体广场。文体广场要建设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和公益广告牌,并加强日常维护,及时更新内容,配备体育健身设施、灯光音响设备。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推进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全民健身路径、笼式足球场建设,实施城市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体育健身圈”工
程。偏远山区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可酌情安排。
  (四)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科技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提供应急广播、广播电视器材设备维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推进县域内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和一体化服务,加强村(社区)及薄弱区域的公共图书借阅服务,整合农家书屋资源,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层服务点,纳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提高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