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闻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 张掖大佛寺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浩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美丽。
   景区级别:4A级景区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 张掖大佛寺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亲密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诞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今日已成为集文物保藏、陈设、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巡游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甘肃张掖大佛寺导游词 篇2
   各位伴侣,大家好:
   今日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日我们要巡游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国师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历史上明朝永乐九年敕赐为宝觉寺,在康熙十七年又改称为宏仁寺,现在张掖大佛寺的别名有"迦叶如来寺'"宝
觉寺'"宏仁寺'。说道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奇的传奇,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是有一个叫嵬咩(mie )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四周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掩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做东面西的佛殿。
   说到大佛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建筑,首先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这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的建筑形式,在殿门的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作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如三摩地、元演法。大殿面宽九间纵深七间规模宏大给人以精神震撼。在大殿的屋脊上蹲坐有吻兽,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鹿等象征威猛吉利的珍禽异兽。张掖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多,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台泥塑卧佛,假如大家还不能想像这尊佛有多大,我就更形象的描述一下,这尊大佛的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他的耳朵可以容8个人并排坐下,大佛侧身而卧,金装彩绘,面容慈爱、体态丰满。在大佛的胸前有一个" '字表示佛法常转,吉利万德。由于大佛是木台泥塑的,所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储存物品,1966年就在大佛腹部发觉了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1977年还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这五枚银币就成了中外交往的有利见证。 细心地游客不难发觉,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这不正衬托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有些游客或许不明白这二者
之间的联系,前一联就是大佛的实体形象,卧佛在那千百年来无声无语;而后一联则是很多的的人来到大佛前哭诉自己人生苦恼,许下心愿,大佛双眼微启仿佛在仔细倾听却悄悄不语。等到若干年后,这些经受了世事沧桑的人回想起他们笑了,而后又像卧佛一样眼观世间变化笑看苍生前来询问。
   大家听了大佛的故事或许会疑问为什么佛教会盛行?这主要还是出于政治的因素,古代君王用佛教教义来愚化大众,使他们甘于压迫,此外宗教的传统、苦难的生活和人们心灵上的寄予都促使了佛教的盛行。大佛教的进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曾经消失过三武灭佛究其缘由还是佛教的实力扩张威逼了其统治,包括出家人过多影响人口诞生、生产、兵役、赋税等。
   穿过历史的层云大佛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启迪。钟鼓楼(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季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
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进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镇远楼,俗名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是仿西安钟楼建筑,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周坡,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高雅庄重,完全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传统建筑。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
   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楼上四周悬有匾额:
   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抵抗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周:"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记》碑刻,镇远楼于明正德二年(1520xx年)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数次修理。楼东南角悬有唐代铜钟一口,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宏伟,钟的外壁略呈黄,又带铁青。钟高1.3米,直径1.1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口形,下口六耳。钟身有三层图案,每层六格。上层其中三格为飞天。
飞天头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赤脚、手捧花束,形象美丽,颇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风格。中层亦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玄武。朱雀是长颈、长腿、长尾、展翅;玄武是长嘴、长尾、展翅,作奔跑状,下层为六格,其中三格为青龙白虎。这口大钟铸造用合金;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它既能承受重击,又能产生宏亮的声音,钟声可传至金城的各个角落。楼上北侧树立重修甘州吊桥及镇远楼碑一块,至今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