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的。
【课前解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
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 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 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3)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今天,我们将跟随沈从文先生去品尝一碗令八儿朝思暮想的腊八粥。 (板书课题:腊八粥)
2.齐读课题。
3.(出示课件4)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4.了解腊八节(出示课件5)
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的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腊八粥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学生读文,想象画面。
2.我会读:(出示课件7)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教师提出要求:开火车朗读词语,注意读准有注音的红字体。从第一列开始吧!
(1)tuò nāng kuài jiǎo
唾沫 沸腾 嘟囔 筷子 搅和 资格 可靠
cā花粥照片i zhǒng gāng
罢了 猜想 肿胀 惊异 粉碎 染缸 解释
nì nú
浪漫 奈何 甜腻腻 孥孥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囔”“孥”的读音。
孥孥: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学写字:(出示课件8)
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筷
(1)教师提出要求:哪些生字是左右结构的?
预设:左右结构的字有:腊 腻 咽 搅 稠 肿 褐 脏。
教师提问:它们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呢?
预设: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把字写美观。
(2)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褐—(出示课件9)不要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请你们在草稿纸书写一遍。
2教师提出要求:粥—(出示课件10)书写时注意将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匀称。
4. 教师提出要求: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11)
预设:
生1:我从第1自然段知道了大家都很喜爱喝腊八粥。(教师板书:人人爱粥)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等粥、喝腊八粥的种种表现。(教师板书:等粥喝粥)
5.(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等粥?哪些又是在写喝粥呢?
(1)学生汇报:2-17自然段为“等粥”部分 ,18-19自然段为“喝粥”部分。
(2)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学生汇报:“等粥”部分为详写,“喝粥”部分为略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了铺垫。)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出示课件13)默读“等粥”部分内容(第2-1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些场景?
(1)学生汇报。
预设1:盼粥部分,是第2-8自然段。
预设2:分粥部分,是第9-12自然段。
预设3:猜粥部分,是第13自然段。
预设4:看粥部分,是第14-17自然段。
(3)文章脉络(出示课件14)
2.人人爱粥。(出示课件15)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腊八粥的?圈画你喜欢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出示课件16)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2)学生汇报。
预设1:第一自然段中,“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甜甜的腻腻的”运用叠词,使句子有韵味,富有童趣。
预设2:我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好处,使腊
八粥有生命力,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3.(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出示课件18)小练笔。
教师提出要求: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可以从食物的材料、做饭、味道、外观等方面来写。
学生拿出草稿纸,完成小练笔。
学生汇报。
5.(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下面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提到腊八粥,每个人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学生汇报:
预设:第一个句子好,因为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反问的语气,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