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等奖创新教案(共四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话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做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间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例,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
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
    《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泡泡中的“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是举例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泡泡中的“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是展示方式举例,并提示学生根据展示的需要可能还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资料。
    本单元课文学习结束后,教材安排对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教材中的4个泡泡列举了一些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最后对展示交流提出了要求,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还要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得好。
    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
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结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
    1.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古代春交性插图
    教学难点
    1.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单元导语始,对综合性学习的各阶段提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同学们,咱们这个单元和原来学习过的单元有些不太一样,我们从目录可以看到,这个单元在课文后没有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而是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出示目录图。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栏目,细心的同学肯定也发现了,在《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题后边都多了一个活动提示。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学生介绍了本单元的主要结构,进而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讲授新课
    1.明确传统节日。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活动提示。出示图片。
    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三首》后老师给你们留的作业吗?出示作业,学生读要求。
    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到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举手答。
    你们到的节日可真多呀!咱们的《古诗三首》就已经告诉大家三个传统节日了,分别是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除了这三个节日外,我们还有好多其他的节日,但并不是所有的节日都是中华传统节日。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知不知道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是其他节日,它们的日期是哪天?指名说,依次出示课件。
    元旦      1月1日(公历)    ×
    春节      正月初一(农历)    √
    元宵节    正月十五(农历)    √
    妇女节    3月8日(公历)    ×
    劳动节    5月1日(公历)    ×
    端午节    五月初五(农历)    √
    儿童节    6月1日(公历)    ×
    中秋节    八月十五(农历)    √
    重阳节    九月初九(农历)    √
    通过以上节日的日期你发现了什么?指名答。
    同学们真聪明,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农历的日期,公历日期的节日一般都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出示日历。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而世界通用的节日则是用公历,看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但是有一个节日需要特别注意,在二年级我们学习《传统节日》时也提到过,清明节的日期是公历4月5号前后,但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
    2.指导分组。
    相信同学们课下已经收集了部分节日的资料,每位同学得到的资料有的差不多,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如果能组成学习小组,相信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就会更丰富更全面了,分工合作完成得会更快哦!
    因为本次活动大部分需要在校外完成,所以我们结组时可以选择住得比较近的同学结为一
组,其他暂未到小组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可以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拿到学校后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就可以啦。学生自由结组。
    3.小组讨论。
    学习小组我们都分好了,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讨论后举手答。
    师明确
    了解方式
    询问长辈
    图书馆
    看影视片
    民俗展览馆
    收集制作实物
    三、布置作业
    1.小组确定所要调查的传统节日及时间安排。
    2.分工搜集资料。
    3.确定记录方式。
    4.总结节日习俗。
    四、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公历、农历
    学习小组
    节日习俗
    2《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话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做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间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例,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
    《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泡泡中的“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是举例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泡泡中的“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是展示方式举例,并提示学生根据展示的需要可能还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