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我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做阐释说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一、课程目标
我将从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等基本史实;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图示法整理制度演变历史,用归纳法概括制度演进特点;学习运用由表及里、论从史出的分析和比较方法理解历史现象;学习用发展联系地方法进行历史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感受古代国家管理中的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二、内容标准
依据课标,我把该专题的内容标准作了整合。包括5个了解、3个知道与2个认识。 5个了解:了解宗法分封制、内阁、军机处、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影响。3个知道: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建立及汉到元制度演变的史实。2个认识: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编写特点
    我认为教材编写有五个特点:以专题组织单元、加强学科整合、分专题古今中外混编、贴近生活、图文并茂。下面举例说明:
1.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凸显那个时段时代特征的历史主题。同时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主题。单元下的各课围绕该主题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展开。便于师生就某个专题共同深入探讨。
2.加强学科整合。教材融合语文、地理、音乐等学科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3.岳麓版按照古代中外、近代中外、现代中外的整合思路,就各专题进行中外对比,进而体现教材内在的递进、互动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
4.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注重历史的现实意义。如历史遗产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今天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等。
5、图文并茂。教材配置了有效辅助文字叙述的各种历史图片、图表等,使教材新颖活泼,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接下来我比较岳麓版与人教版的编写特点,以帮助我们取长补短,优化教学资源。
1)单元内容结构:人教版倾向于古今贯通,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岳麓版倾向于中外关联,注重知识的中外对比
2)历史教材特:人教版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岳麓版重视史料教学
3)历史事件表述:人教版注重初高中衔接,语言通俗易懂;岳麓版表述事件观点新颖,学术语言应用较多
4)历史人物表述:人教版有言有行,描述生动,可读性强;岳麓版对历史人物的表述不够丰满
四、编写体例
导读概述本册历史主题的范畴、线索和特点,便于从宏观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单元导语,是对本单元的提示和概括。
课前提示语概括主线,提示主题。
正文由宋体大字、楷体小字组成,其间穿插图片、引文等。辅助板块与正文紧密结合,包括解析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二者直接铺就了教学与学习轨道的路基。
各个子目构成了每课的内容。
必修课后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全貌。
从编写体例看,岳麓版与人教版都以模块加专题创新体例结构,都以单元、课、目三级标题组织教学内容。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人教版在单元导入中,通过“学习建议”栏目提示了学习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而岳麓版的单元导入有些晦涩,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显得不足。
2.岳麓版利用楷体小字对有关图表作了详细说明,进一步丰富了图表信息。而人教版的插图说明及补充显得有些少,也只有在其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等插入语中的图片,才能得到较好的说明。
3.人教版的活动课设置了“活动任务”等栏目,这就使得学生更明确活动的过程及目的,增强了活动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
而岳麓版的综合探究减弱了学生活动的成分。只是简单地表现为要求学生分析材料,让学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些自己的话。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讨论。
4.附录中:岳麓版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着重于中外历史对比,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有很大帮助。人教版的《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对于学生掌握历史概念、了解某些外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帮助不很大。
五、内容结构
该专题以中央集权制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包括4课内容。围绕两条线索:一是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转变;二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1课包括夏朝的公共权力、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重点是宗法分封制。这节课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然基础。
2课以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及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包括从雄割据到大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两部分。这节课承接前面的宗法分封制及其演变,同时又开启了后面几课的主题。因此本课在本专题中承上启下,占据重要地位。
古代春交性插图3课包括中枢权力体系、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的发展变化三部分。这三者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标志。
4课涉及四个问题: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贯穿于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六、知识整合
    基于对教材的编写特点和结构分析,结合课标要求,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整合,举例不尽全面,但力图典型性。
1.首先按照中国古代的政体形式整合。12课介绍分封制。234课重点叙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和内容。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创建皇帝制度、设置中央官制、推行郡县制,确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后,这套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明清是其发展高峰。
对于背景和影响则要结合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整合,影响还要涉及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讲述这一部分时,还可以结合人教版三个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整合。
2. 整合高中学段中有关中国政体的知识。在中国先后出现或倡导过四种政体。
首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涉及必修一23415课、选修一第4课。其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一直持续至清朝。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然后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两种政体形式,涉及必修一和选修一的15课、必修三的2022课。19世纪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由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未完成,共和政体有名无实。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二者在中国的尝试相继失败。最终我们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种政体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人治的表现,后三种是法治的表现,因此,中国政体的演变走过了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历程。
3、横向整合中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这样整合能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同时凸显世界史的真正含义,唤醒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认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历史视野。
七、教学建议
依据课标的教学建议,我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首先根据课文具体内容,我灵活选用多种导入形式,激活学习兴趣。如学习秦中央集权制度时,用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入坑内扮秦俑被抓的新闻图片导入。演出历史剧《早朝》,体会皇帝的无上权威导入。 播放奥运会视频片段,导出雅典民主政治。讲述神话故事提示爱琴海的幢幢帆影启动了欧洲文明的纪元。还可巧妙利用课前引言导入。
2. 我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分封制与郡县制时,给出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比较法,联系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制度及其危害,通过比较,认识希腊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图示法,如通过三省六部示意图理解其分工与运作程序。组织辩论会,如模拟英国下院两党辩论,理解英国政治制度特点。通过角扮演深入了解、探讨雅典民主政治。开展小组讨论,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4.合理整合课本知识。首先包括模块内的专题整合、单元内的整合、一节课的内容整合和不同版本整合对此刚才已作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
还可整合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如从地理、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必然性。
5.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历史作业。如断定古钱是伪造的依据是什么? 再如学完战争后布置如下作业, 这道作业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完成。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评价建议
课标指出,学习评价要既重结果,也重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做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主要方法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等。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装有学生的历史学习单元计划、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历史学习小结等。对于档案袋的评价,我尝试采用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
我还有下面几个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如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或课外活动及成果等。评价时,要关注学习态度与
学习效果。如课堂表现,既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辩论,也要注意到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正确性,以便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不同等级、恰如其分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有闭卷和开放式考试两种。通过周周清、单元过关等多种形式的达标训练,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开放式考试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侧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形式有历史论文、历史调查、历史剧编写等。如组织调查访谈对于学生的调查报告要正确评价。重过程和参与,同时指出活动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的方法和水平。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采用多种方式予以肯定,如集结成册,网上展示,评优展览等等。
●该专题的质量检测点及评价方法:
1.2012年高考考查16次。考查的侧重点一是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演变,尤其是围绕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二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重点)。
2.题型多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也有涉及,如江苏卷21题、上海卷37题都考查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