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1.准确、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
    2.利用之前所学的方法理解词句,抓住修辞,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感情。
    3.感受词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准确、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大体把握词意。
    2.利用之前所学的方法理解词句,抓住修辞,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词作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情。
    2.加深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词人产生情感共鸣,加深体会。
    学前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词题
    1.图片引入
    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采薇》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自此,随风飘扬的柳枝,便染尽了文人的离愁、别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细雨蒙蒙,客舍青青,大诗人王维以酒相送。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都蕴藏在这浓醇的酒里。更有李白“寄愁心与明月",岑参“踏白雪”以送君。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因此古人重视离别,“送别"也成为文人吟咏的永恒主题。
    课件出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代春交性插图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揭示词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跟“送别”有关的作品,题目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板书词题)你们一定发现了,这是一首宋词,如果说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那么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咱们在六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起背一背吧。同学们还记得词的特点吗?
    课件出示:
    生1:我知道词每行的字数不完全相等,有长也有短。
    生2:有些词中间是分开的,分为上下两部分。
    师:同学们的观察都很细致,词每行的字数不一样,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但并不是每句词都可以长短随意,词的字数是有规定的,大部分词分为上下两段,上部分叫上阕,下部分
叫下阕。
    板块二 拓展百科,理解词题
    师:回顾了词的特点,我们再来关注课题,“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题,中间需要停顿,我们一起品读词题吧。“卜算子"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听听诗词小百科的介绍。(播放视频介绍)
    课件出示:
    词牌名《卜算子》,又称《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等。一般认为《卜算子》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因此,“卜算子”本意即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以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范例,全词双调共44个字,上下阕各有4句,对仗极其工整。以《卜算子》为词牌名的代表作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卜算子·咏梅》等。
    师:我们再看这首词的题目,它和之前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很相似,结合课文的注释,“之"是“往,去”的意思,作者送朋友去哪里呢?
    生1:老师,我预习了,作者送朋友去“浙东"。“浙东”在今浙江省的东南部。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图。(课件出示浙江省地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题的意思?
    生2:题目的意思是暮春时节,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好友鲍浩然回家乡浙东。
    师:题目点明了这首词要描写的主要事件,带着对词题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词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生齐读词题)
    板块三 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初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词句间的停顿。(生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师:大家读得都很投入,这里有一个字“那",后面还有个问号。这是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作“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出现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哦!古代表示疑问的时候,“哪"也写作“那”,读音还是第三声nǎ,“那边"就是“哪里”的意思。
    2.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师: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还得益于朗朗上口的节奏。咱们跟着范读录音一块读一读这首词,一起感受这首词婉转悠扬的音韵美。(播放范读录音)
    课件出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板块四 借助注释,自悟词意
    师:这么美的一首词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插图和注释,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课件出示插图和注释,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谁来说说上阕的意思?
    生1:上阕的意思是: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想要问朋友将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东之地。
    师:下阕注释不多,“才始"是“方才”的意思。“和春住"是“把春天留住”。谁来说说下阕的意思呢?
    生2:下阕的意思是:才刚刚送走了春天,现在又要送你走了,如果你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可一定要和春天同住啊!
    师:根据插图和诗句的意思,同学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呢?
    生3:结合插图,我感受到词人在抒发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师:整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词吧。(播放范读视频)
    板块五 聚焦景,丰富画面
    1.品上阕,感悟景之美
    师: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词的上阕,看看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朗读前两句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比喻
    眼波横:形容目光闪动,犹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起,犹如两山并峙。
    生1: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眼波横”形容目光闪动,犹如水波横流。“眉峰聚"形容双眉蹙起,犹如两山并峙。
    师:你能说出这两句词的意思吗?
    生2:这两句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
    课件出示:
    眉如春山,眼如秋水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李白《长相思》
    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崔仲容《赠歌姬》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眼波横:送别时的泪眼;
    眉峰聚:因不舍而紧皱的眉头。
    师: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来形容美貌的女子。如李白《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崔仲容《赠歌姬》:“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都是把女子的眉眼比喻为曼妙的山水。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词,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3:词人的比喻别出心裁。这里的“山水"不再是女子的眉眼,而是他自己的眉眼:“眼波横”是送别时的泪眼,而“眉峰聚"是因不舍而紧蹙的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