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展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能。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部批准,可延长学制一年。
三、培养方式
1、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和教研室(研究室(所))集体培养相结合。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硕士生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尊敬师长,教学相长。
2、对硕士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和论文并重的原则,硕士生既要学习系统理论,也要进行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的思想教育、名家学者专题讲座相结合,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加强形势、政策、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4、对硕士生要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包括业务课、综合考试和思想政治表现、科研能力、能否进行开题报告等,中期考核作为进入论文阶段的先决条件,选优汰劣。经过中期考试,少数成绩优秀、独立工作能力强,有创新思想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或不安心学习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经过中期考核,终止学习,取消学籍,分配工作。
四、学分应修满学分数:37学分
五、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要求具体化。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要体现下述原则:
(1)课程设置应该首先考虑本学科硕士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要求:要着眼于面向21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需要,调整和更新有关课程的内容,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各个学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适用对象及教学要求(包括课内外学习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加大课外的阅读量、工作量和训练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各门课程在加深和拓宽研究生基础理论和学科知识面及相关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如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从而真正形成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或教学体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还要注意与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区分和衔接。
(2)课程设置对本学科的基本领域应有一定的覆盖,要着眼于一级学科的范围,建设适应面较宽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也要重视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
(3)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关键是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本着改革的精神,瞄准一流目标,把课程建设与有关的师资培养与管理的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术体的作用,克服导师包揽本人指导的研究生的所学课程等情况。
2、课程分类
硕士生的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必修环节等。
(1)各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开满一学期课程内周学时数即为学分数,不满一学期的课程可以折合成标准周学时计算学分,实验课、外语课的学分数均按课内学时数的1/2计算。硕士生课程学习,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的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申请硕士学位,选修课考试60分即可获得学分,达不到以上要求按不合格计,规定进行考查的课程成绩合格即获得学分。
(2)学位公共课(共10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文理科)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文科)2学分
自然辩证法(理科)2学分
第一外国语6学分
(3)学位基础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9学分
(4)学位专业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6学分
(5)必修环节苏州大学优势专业2~4学分
(6)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其中: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2学分
跨专业课程不少于2学分
(7)补修课(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1)~(5)各项规定的学分)
3、课程安排
(1)硕士生的课程原则上一年半内完成,但不得超过第四学期。
(2)硕士生政治课与外语课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3)硕士生实践活动原则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六、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习计划
各专业应根据苏州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制定好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是研究生管理、培养和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一经确定,必须维护其权威性、严肃性,必须保持相对稳步。
新生入学后,各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在开学后的前二个月内进行导师和硕士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各个硕士生的导师。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考虑到硕士生个人的实际水平,制定好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教研室、学院领导签字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七、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学习研讨和学术报告三方面内容。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
教师要重视硕士生的文献阅读工作,加强对文献阅读的指导与考核,文献阅读计2学分。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做至少两次文献阅读报告,由教研室(研究室)组织研究生和有关教师参加,其中一次可结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每次报交导师。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要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硕士生在学期间要参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各计1学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