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备课教案
年级
第 4 教时
执教班级
时间
第 5-6 周
课题
练泥法、徒手捏制法和掏空法
执教者
教学
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练泥的方法和必要性,了解陶艺的基本造型特点和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懂得陶艺作品与泥塑作品的异同,掌握陶艺中徒手捏制的表现方法,培养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激发美化生活的热情和学生的表现欲望,能用捏塑法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学会技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利用技法去表现个性,从创新中得到乐趣
重点
难点
徒手捏制的表现方法和造型特点,能用捏塑法制作简单的作品,从创新中得到乐趣
利用技法去表现个性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通过互联网了解陶艺的历史和基本造型特点,重点欣赏徒手捏制的作品
新课讲解:“捏泥巴天生就会,为什么还要有这样那样的技法呢?”
出示泥塑作品和已烧制好的陶艺作品;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各种作品表现形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工序,因而产生了多种成型技法,以后逐一介绍。
一、练泥法我们在制作陶艺作品之前,必须经过揉泥这道工序,因为揉泥可以令粘土致密,不仅增加粘土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降低收缩率,还会直接影响陶艺的烧成率与收缩率。如果揉泥的方法不恰当,令泥团中有空隙、气泡,不仅收缩率增加,而且烧成时表面会鼓起气泡,甚至会炸裂。揉泥的过程主要是把不同干湿度的粘土揉匀,令粘土干湿适度,如果粘土太硬,在揉压的时候需要加水。反之则需要脱水。揉泥的意义就好像做面点之前要揉面一样。
  揉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菊花形揉泥法和羊头形揉泥法。PPT
板书:捏塑法
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 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制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作业能力:制作中是否体现了个性与创新。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示范捏塑法基本步骤(以捏塑怪兽为例)
1、取一块泥,捏塑出身躯、头的大致形状;
2、捏塑出四肢,并粘连好;
3、仔细刻划完成。
方向性指导:教师节手工制作礼物
捏塑法      大胆捏塑,保留手捏痕迹
三、板书:泥塑作品和陶艺作品 的区别
泥塑作品 —— 实心
    陶艺作品 —— 实心(小件)空心(大件)
泥塑作品不需要烧制,只是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而陶艺作品则需要烧制,在烧制过程中,从泥巴变成了陶瓷,已经发生了分子结构的变化,有缩水现象,假如泥胎太厚,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缩水不一致,就产生了破裂现象。
四、挖空法
挖空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陶方法,主要用来制作一些造型比较复杂的作品,先制作成实心的,再选择适当部位剖开,稍干后挖空,并粘合成原状。这样,能使制作时更容易造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提醒你
选择剖开的部位要有利于挖空。
挖空时要注意坯体的凹凸,尽量保持壁的厚薄均匀。
内部空间一定要有气孔与外部相通,以免烧制时破裂。
挖空法步骤PPT演示
1、做一个实心的造型; 
2、选择适当的部位剖开;
3、稍干后用挖空工具将内部挖空;
4、用泥浆粘合成原状;
5、在不显眼处或巧妙的部位钻一个通气孔。
另外为了方便,做一些作品时,还可以用塞旧报纸来代替
挖空法。
作品欣赏
1、欣赏一些学生佳作。
2、交流讨论。
目的:感受个性的美,拓开学生创作思路。
课堂训练:
思路提示:捏塑动物、人物重点在神态和动态
运用捏塑法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学生自评,教师总结
课后延伸:从学生作品来看,出现粘连不牢的情况不少,虽然讲解时很强调,但效果不是非常好,这与技法教学趣味性不够有关,以后要提高技法教学的趣味性。
到市场、商店去看一些陶瓷工艺品,吸取其中的长处。
课后小记与反思:
谈谈“玩陶艺”
玩泥巴,是人的一种天性。用泥捏成的泥人小动物、汽车、轮船……会使我们欣喜不已。玩泥巴时,那种清凉滑溜的感觉,从手指一直渗入心田,使人获得一种纯真的满足。陶瓷是泥土的儿女,陶艺将会带给你无穷的享受,会把你带入这种童真的境界。
学陶玩陶,玩的是心情,玩陶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做出来的作品也有很多妙处教师节、母亲节、过生日……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自己名字,或者刻上几句赠言,送给老师或亲友,特别有纪念意义,“这种用自己心思和手工做出来的礼物,比任何花钱买的东西都显得有诚意和亲情。”
而且,通过学陶艺,会使自己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也许,还真能“玩”出点什么来呢,何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