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犯罪动机
3、犯罪客观要件
4、连续犯
5、犯罪构成
6、罪刑相适应原则
7、犯罪目的
8、犯罪主观要件
9、假释
10、时效
11、刑法
12、犯罪的主观方面
13、疏忽大意过失
14、紧急避险
15、事实上认识错误
16、减刑
17、缓刑
18、累犯
19、赦免
20、犯罪特征
27、犯罪未遂
28、犯罪预备
29、犯罪中止
31、不作为
32、身份犯
35、自首
36、立功
37、缓刑
38、正当防卫
39、减刑
43、胁从犯
44、教唆犯
45、管制
46、拘役
56、危险犯、
1、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3、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4、无限防卫权的构成条件。
5、数罪并罚的原则。
6、主犯的刑事责任。
7、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8、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来源。
9、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
10、刑法空间效力上的一般原则。
16、如何准确把握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6、如何正确认定故意杀人(未遂)罪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的本质区别。
27、如何区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43、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44、胁从犯的概念与刑事责任。
46、自首的成立条件。
47、自首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48、立功的概念、种类、刑事责任。
49、减刑的适用条件。
50、假释的适用条件。
51、刑法对假释的程序、考验、撤销作了怎样规定。
56、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