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业⾰命的形成
1、背景
⼯业⾰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了资产阶级和⼟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宪制度,从⽽成为世界上第⼀个确⽴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国家政权加速推⾏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业⾰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所以⼯业⾰命不是⾃发的。
这次⾰命从开始到完成,⼤致经历了⼀百年的时问。英国⼯业⾰命的主要表现是⼤机器⼯业代替⼿⼯业,机器⼯⼚代替⼿⼯⼯场。这次⾰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制度的最终确⽴。英国⼯业⾰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产关系发⽣重⼤改变,⽣产⼒迅速提⾼。可以英国的⼯业⾰命不仅仅影响了整个欧洲⼤陆和北美,更加快了全世界的⼯业前进的步伐,最终达到了加速经济发展的⽬的。
2、⼯业⾰命形成的条件
⼯业⾰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君主⽴宪制的确⽴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三世。根据这个法案,⼤⾂便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
成了“统⽽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英国的君主⽴宪制最终确⽴。到汉诺威乔治⼀世统治时代,英国内阁制始告形成。1721年.辉格党成为议会中多数党,其领袖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他经常主持召开内阁会议,位居其他⼈⾂之上,实际等于⾸相。囚此,沃尔波尔开创了政党领袖为⾸相的先例。1742年沃尔波尔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他便同内阁其他成员集体辞职。从此,在英国形成了责任内阁制。这种责任内阁制度,也是英国君主⽴宪制的主要内容之⼀,亦称政党政治。君主⽴宪制的建⽴,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是英国资产阶级⾰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业⾰命的根本保证。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资本主义⽣产⽅式的产⽣和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要有⼤量的只有⼈⾝⾃由⽽⽆⽣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是将⼤量的⽣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中并转化为资本。创造这两个条件的过程,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这是资本主义⽣产⽅式产⽣的前提和出发点。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三个反⾯来完成的。
第⼀个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16世纪初,由于⽑纺织业的发展和⽺⽑价格的上涨,圈地运动得到进⼀步加强。英国资产阶级⾰命胜利后,议会⼜以⽴法的形式继续扩⼤圈地运动。
从1700年到1760年,英国议会共颁布了208个“圈地法案”,圈
占的⼟地有31.2万英亩。1760到1801年,议会⼜颁布了约200
个“圈地法案”,被圈占的⼟地有318万英亩。这种圈地过程⼀
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圈地运动使⼤批农民被剥夺了⽣产资料,背井离乡,成为流浪者,同时也使他们变成了⼀⽆所有的出卖劳动⼒的雇佣劳动者。可见,圈地运动实质上是⼀场深刻的农村资本主义⽣产⽅式的⾰命。在圈地运动的基础上,英国农村涌现出许多资本主义⽣产⽅式的⼤农场,在城市中出现了⼤批的廉价
的雇佣劳动者,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批⾃由劳动⼒。圈地运动
第⼆个是殖民掠夺。英国资产阶级⾰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进⼀步扩⼤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8世纪,英国击败法国、奥地利、西班⽛等欧洲国家,从⽽掠夺了⼤量的殖民地。北美、印度、澳⼤利亚等通通成为了“⽇不落帝国”的殖民地。英国成为殖民帝国后,开始疯狂的掠夺资源和财富。以掠夺式贸易、⿊奴交易等⽅式对殖民的进⾏毫⽆⼈道的掠夺财富。这位英国之后的⼯业⾰命提供了⼤量
的资本⽀持。
第三则是英国国内采取:国债制度、创建银⾏和股份公司、严格的税收制度,以达到国内原始资本的积累。
(3)对外贸易
⾃16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政府就奉⾏重商主义政策。为了发展贸易,英国政府⼤⼒扶植造船业,⽀持在海外成⽴特权贸易公司。其中影响最⼤的是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的东印度公司和
1670年在北美成⽴的哈德逊公司。
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是强迫式贸易。如强迫印度农民种鸦⽚,输出到各国取得⾼额利润,中国也是受害国。英国低价收购印度⼤
⽶,再卖给其他国家,获取暴利。
英国殖民者对于美洲和澳洲殖民地的⼟著,⼀⽅⾯进⾏残酷
的消灭屠杀,另⼀⽅⾯进⾏掠夺式的贸易。1670年英国在北美创⽴的哈德逊公司,到1720年,其收⼊增加了7倍。
英国就是这样通过强迫和掠夺的贸易,使⼤量的财富和货币
源源不断地流回国内。由此可见,英国资产阶级⾰命后,从17
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百年问,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和对国内⼈民的剥削,完成了扩⼤资本主义⽣产的两个先决条件——⼤批的⾃由劳动⼒与⼤量
资本。
(4)⽣产技术已经成熟
早在15世纪,英国农村的半农半⼯的⼿⼯业就⾮常普遍,最初要是⽑纺织业。到15世纪末,穿梭于城乡之间的呢绒商⼈为了加快⽣产速度,逐渐地把单独的家庭⼿⼯业联系起来,形成了早期的⽑织业⼿⼯⼯场。这种⼿⼯⼯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在16世纪时,分散的⼿⼯⼯场占主导地位。英国⼿⼯⼯场的扩⼤和技术的进步,与来⾃欧洲其他国家的⼤量⼯匠移民有密切关系。在中世纪束期,法国、尼德兰等国的⼿⼯业技术⽔平超过英国,拥有⼤量的技术熟练⼯匠。但是,不断发⽣的宗教战争,使⼤批
新教徒遭到迫害,因此,许多信奉新教的熟练⼯匠逃亡到英国避难。同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镇压尼德兰⾰命时,⼜有⼤批尼德兰⼯匠逃到英国避难,约有三万⼈之多。这些技术熟练的⼯匠涌⼈英国之后.对于改良和⾰新英国的⼿⼯业技术,起了很⼤的作⽤。随着英国圈地运动的深⼊,丧失⼟地
的农民⽇益增多,为英国⼤商⼈提供了⼤量的具有各种技能的廉价劳动⼒,于是集中的⼿⼯⼯场逐渐地发展起来。到16世纪中叶,英国⽺⽑织品的输出占全部输出商品的80%。到17世纪初,⽺⽑品的制造业已普及到全国。此外,还有⼀些与⾏会⽆关的新企业,如棉纺、采煤、制铁、玻璃和造船等⾏业也都发展起来。
⼿⼯⼯场训练了⼤批有技术、有经验的⼯⼈,他们积累的⽣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所有这些,为发明机器创造了物质前提。同时英国⼿⼯⼯场的⽣产尚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技术改⾰成为迫切需要,这就提出了发明机器的历史任务。
(5)新兴产业的出现
在18世纪,虽然⽑织业在英国是最发达的⼯业,但这种⼯业是从封建社会后期发展起来的,受政府严格控制,旧的⾏规束缚的也很紧,⾏会对每⼀匹⽑料的长度、宽度、折叠、打包、⽣产过程中的配料、印染、拉长、起⽑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政府这样做的⽬的本来是为了保证质量,维护民族⼯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信誉,但是在达到这个⽬的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纺织业技术
的更新。使这个⾏业的⽣产过程僵化、定型,成为⼀个保守的、毫⽆⽣⽓的、传统的⽣产部门。
⽽英国棉纺织业则不同,它是⼀个新兴的⼯业部门。英国棉纺织业是1588年由尼德兰技⼯引进的,到17
世纪才在兰开夏建⽴⽣产中⼼。在此之前,它的⽣产基地散布予农村,不受⾏会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也不存在⽣产上的清规戒律,没有传统的阻碍。因此,棉织业具有良好的技术改新环境。18世纪以前,英国棉织业的原料主要靠进⼝,⽣产技术相当落后,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质量不及印度,同类产品的价格⽐印度的贵50%⼀60%,英国棉织业的处境⼗分艰难。英国棉织业为了求得⽣存,为了抵制印度棉布,就只有努⼒提⾼产品质量,降低⽣产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因⽽,进⾏技术⾰新势在必⾏。其次,棉织品适宜于普通⼤众⽇常穿着,且价格较⽑织品低廉,属于低档商品,国内外市场的前景⼗分⼴阔。可见,棉织业更适合于发明新机器,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所以,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业⾰命⾸先从新兴的棉纺织业的技术⾰命开始了。
⼯业⾰命的过程是发明促进发明,各⼯业部门发⽣连锁反应。从轻⼯业到重⼯业,从⼯作机到发动机,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最后形成⼀个机器⽣产的完整体系。
3、⼯业⾰命形成背景中所带来的影响
整个⼯业⾰命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英国经济、政治、技术在⼀定程度上的突变,这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政治体
制的优化,技术的⾰新,原始资本的积累,⽣产⼯具的研发,新兴⼯业的产⽣,都为⼯业⾰命带来了动⼒。不仅促进⼯业⾰命的产⽣、发展、扩散。更为⽇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
定性的作⽤。
然⽽⼯业⾰命形成的过程中也给当时的全球带来了灾难,甚⾄影响⾄今。疯狂的掠夺资源,杀害落后殖民地的⼈民,贩卖⿊奴等⾏为都为当时的资本家带上了恶势⼒的枷锁。就算到了先进,这些枷锁也没有完全的褪去
4、总结
针对英国⼯业⾰命的形成,没有⾃发这⼀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形态发⽣改变或者改⾰时,都是那个时代,国家和
⼈民在积累了⼀定的“量”之后,为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从⽽达到了“质”的变化。英国在⼯业⾰命前,政治体质的变化、经济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社会阶级的形成、国内外需求的提升等因素都是促使英国⼯业⾰命发⽣与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