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顾名思义,就是离开原址搬到别的地方去。知识迁移就是把学过已掌握的知识或经验,通过迁移,灵活地加以运用,以解决新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知识迁移能力属于知识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符合时代教育的要求。它是检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的最可靠的指标。由于中学历史教材受篇幅或课时限制,不可能详细叙述所有历史知识,那么加强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落实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迁移显得日益重要。
第一,归类比较迁移。归类比较迁移就是把相同类型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比分析由已掌握的历史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前提条件、原因、性质、结果、影响等)迁移到另一同类型的历史事件,从中归纳其基本特征的一种知识迁移方法。例如从已经掌握的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可以归纳得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是: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基本的政治保障;②结束分裂或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
国内市场;③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扩张,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④工业革命积累的科技知识,尤其自然科学发展突飞猛进。通过归类比较迁移,可以得出相同类型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特征或规律,从而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前提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而条件有市场的形成与扩大、知识的增长、科技含量的增加等因素的共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因果联系迁移。因果联系迁移就是把前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探索其内在联系或规律的一种迁移方法。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相互联系的,各个具体历史事件共同组成一条历史长河。某个历史事件是前一事件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后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如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空前严重导致的结果。而义和团被帝国主义联合绞杀失败的结果又教育了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从而丢掉了对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幻想,成为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的必然结果。通过因果联系迁移,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存联系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时空组合迁移。时空组合迁移就是把相关历史知识与地理位置相互结合与转化的一种迁移方法,通过深挖历史地图中隐含的历史知识或从历史知识中发掘隐含的地理位置,把空间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知识相互综合分析达到时空融合为一体的境界。如《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通商城市的地理位置(南北顺序)的熟练掌握及英国入侵的路线是由南向北的方向等内容,可得出英国入侵是东南沿海的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的原因之一等。通过历史知识的地图迁移或历史地图的知识迁移达到图中有史,史中有图,图中出史,史中出图的效果。通过比较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又从中掌握历史知识发展规律等,从而达到图中结合,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第四,中外结合迁移。中外结合迁移就是通过横向联系把中外历史知识构建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完整知识网络体系。比如通过学习英联邦的历史现存政治制度的产生原因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说明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圈地运动确立的政治制度既保护了圈地运动,资产阶级的胜利成果,又使政治社会局势稳定,避免了社会的动荡,由此迁移分析中国的“革命”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总是“革命”派反对一切改良。“革命”当然是必要手段,但我们是否能够早一点认识这个问题,也许就可以避免“不断革命”而带来的动乱呢?
第五,学科渗透迁移。又称学科综合迁移。学科渗透迁移就是把相关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综合以解决社会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迁移方法。历史学科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既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范畴,也是自然界的历史包括天文地理、科技等。通过学科渗透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问题,形成综合分析能力。如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英国社会经济制度、革命斗争形式、历史与文化传统、地理位置、物产资源、民族特性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综合迁移也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因为专任教师在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是较学生来得高,但其它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可能较缺乏或不足,不如学生。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把已知掌握的相关知识互相迁移,如用政治理论解析历史现象得出规律,也可用地理学科知识或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知识的方法分析历史过程等,最终形成历史的综合能力等。
第六,辩证思维迁移。辩证思维迁移就是把历史事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规律。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开设工厂等,丧失国家主权,损害民族利益,加重人民负担,使中国半殖民半社会程度加深;同是又进一步暴露清
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列强对中国瓜分欲望,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战胜,日本在中国设厂的规定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侵略;大量赔款,增强日本的经济实力,提高日本的政治大国地位,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嚣张气焰,促进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打下了坚定的经济基础。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的培养,促使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全面、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