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感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通过学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与理论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走过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空想(虚幻)社会主义。主要的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认为: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是“羊吃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一切财产全民所有,实行按需分配;马斯·康帕内拉认为:经济组织是连接社会的纽带;用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从劳动,劳动光荣。
第二阶段是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摩莱里和马布利的主要观点: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对资产阶级重农学派私有制观点的批判;生产资料必须实
行公有制;生活资料可以归个人所有;未来理想社会必须在法律条文的规范下发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是漫长的历史过程;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巴贝夫的主要观点: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主张人民革命和人民当政;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劳动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国民公社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过渡形式。
第三阶段:19世纪早期的空想(批判)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圣西门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不过是封建社会和未来社会之间的过渡体系,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政府是形式, 经济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原因;傅立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每个社会都包含着前一社会制度的残余和未来社会制度的萌芽,生产力水平是划分社会历史的基本标志;欧文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上升路线发展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
通过了解上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我们可以发现: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
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当具备初步的阶级观点后 ,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19世纪30和40年代,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
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并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信念随时间与理论的成熟愈发坚定。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人。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工人创造了巨量
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但各有见解。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佔有。欧文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佔有,即是生产资料的公共佔有。
这些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之一。
但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受其所处时代限制还是其探索还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主要包括: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看不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创立“科社”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发展使阶级反抗的意识增强是创立“科社”社会基础;无产阶级的日益成熟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是创立“科社”的阶级基础。英、法、德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开展政治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英
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圈地运动: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有了上述的物质基础和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七条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
第三:无产阶级必须同其他劳动者结成广泛的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第四:无产阶级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 领导;
第六: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基本原则是暴力革命;
第七: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也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唯物史观的观点: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和有其特定规律的,其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可能促进或阻碍)。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支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
层建筑的性质,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了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在国家政权和意识形式上占统治地位。第二,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后,上层建筑迟早会发生变革,以求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还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和意识形态形式。这种反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适合于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起到巩固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起到阻碍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派生的和从属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另一方面,人民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唯物史观确定了“人民众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观点,这个观点也源于英雄人物和人民众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其众路线,即一切为了众,一切依靠众,从众中来,到众中去。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但人的本质在是其社会属性,也即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剩余价值学说观点认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从经济关系上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阐明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说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绝对对立关系。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而结晶出的,其理论的正确性是无庸置疑的。
从空想到科学,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对资本主义本质的剖析更加透彻,是一种理论逐步走向,为更多人接受的过程。在不断的成长与完善中,其理论更加准确,完备。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等的提出,是对整个世界的伟大贡献,以此可以更加清楚的解释与判断社会的发展规律与经济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点不仅是我们这样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所坚信的,甚或另一位大师爱因斯坦也同样认同并推崇。可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