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英国画家德·卢戴尔布格(1740~1812年)的绘画《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该画描绘出当地的炼铁厂大熔炉飞溅的火花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周围的小镇和远处的山,运输的马车整装待发。该绘画反映了
圈地运动
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B.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C.冶铁工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
D.化学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A
2.“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答案】D
3.19世纪,英国发起“拯救工厂儿童运动”,使他们逐渐回归其“儿童”本质。1880年,英国实施强制义务教育法,学校肩负起培育“新型儿童”的责任。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B.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
C.进一步扩大政治普选范围
D.以多种方式干预经济
【答案】B
【解析】教育是强国之本,英国的这些重视教育的举措目的显然在于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涉及普选范围,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教育问题而非干预经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4.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
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
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
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
【答案】B
【解析】材料不同的视角对工业革命进行研究,并形成多种学派,故B项正确。不同的角度研究某一个问题并不会导致认识的混乱,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不因史学研究视角的不同而被削弱,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谈到融合,故D项排除。
5.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答案】C
6.下面是1871~1891年法、美、德、英四国生铁、钢、煤产量变化表。
据下表可知
A.大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B.老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C.国际格局面临重大变动
D.传统行业技术革新能力丧失
【答案】C
【解析】根据1871~1891年法、美、德、英四国生铁、钢、煤产量变化表格数据看出,1871年英国的生铁、钢、煤产量远远超过法、美、德,1891年美国、德国的生铁、钢产量大幅增长,英、法生铁、钢产量增长相对缓慢,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国际格局面临重大变动,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逐渐超过英国,A错误;材料数据表明老牌强国英、法发展相对缓慢,也有明显增长,B错误;材料反映法、美、德、英生铁、钢、煤产量变化情况,无法体现传统行业技术革新能力丧失,D错误。7.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主义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
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
A.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
B.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D.促成了经济模式的变革
【答案】D
【解析】题干说到的是垄断组织的发展导致了企业管理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的,导致了现代经济模式的出现,故选D;题干没有提到企业的扩张、技术革新和经营成本问题,故排除A、B、C。
8.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B.两国工业化的差异
C.两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D.两国文化程度的差异
【答案】B
9.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