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教学案例
案例1:“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
不起眼的行业。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大转移,原来贸易发达的地中海区域逐渐冷落,欧洲大西洋沿岸熙熙攘攘,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从
而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繁殖。在多佛尔海峡两岸,英国和佛兰得尔的毛纺织业与呢绒业空前兴旺。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身处英国“圈地运动”高潮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了“圈地运动”带给农
民的灾难。他在自己的名著《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
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曾经有一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首先,
这个约翰﹒波米尔是个极有势力的人,自从他领有这个庄园,就用强暴的方式占夺了
上述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近来还用篱笆围了牧场连同其他土地,将之归人自己的利益范
围之内。其次,波米尔还强迫您的一些苦难臣民按照他的意愿接受其他地方的土地作为交换,那是比较坏的土地,土质和面积都不能与原来的相提并论,而且产权也模糊不清。此外,这个约翰·波米尔还警告那些住在这领地上近海岸的沿街道的全部居民,要他们尽快退出他们
的土地和租地。”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
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叶开始,一直延续到l9世纪上半叶,前后历时300余年。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
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
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到工作的人,一经
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做学徒,当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圈地的结果,
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人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手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思考讨论
1.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被评价为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请联系案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2.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意义?
案例点评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这种方式以英国的“羊
吃人”圈地运动最为典型。所谓“羊吃人”,是指英国新贵族为了得到赚钱的羊毛,用暴力圈占耕地改做牧场养羊,将农民逐出田园,使其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强暴行径。英国这种用羊剥夺农民饭碗,用圈地以图资本积累的暴虐经济活动,史称“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l8世纪末,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趵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提供了土地这样的物质条件,还体现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
备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资本主义发展史表明,一部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就是用剑与火剥夺小生产者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主编 洪晓楠 杨慧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2: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
“啃吃饭时间”
英国1850年制定的现行(1867年)工厂法规定,一周平均每个工作日为lO小时,即一周的前5天为12小时,其中包括法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和一小时午饭时间,做工时间净剩1O.5小时;星期六为8小时,其中有半小时早饭时间。为了监督法律的执行,设置了专门的工厂视察员,直属内务部,他们的报告由议会每半年公布一次。让我们听一听这些工厂视察员的报告吧。“狡猾的工厂主在早晨6点前1刻就开工,有时还要早些,有时稍晚些,晚上6点过l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他把名义上规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前后各侵占5分钟,一小时午饭时间前后各侵占1O分钟。星期六下午到2点过l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这样每周多出来5小时40分钟,每年以50个劳动周计算(除掉2周作为节日或因故停工),共为27个工作日。”“这里捞一点时间,那里捞一点时间,一天多出一小时,一年12个月就变成13个月了”。
资本“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这种行为,又被工厂视察员叫做“偷占几分钟时间”,“夺走几分钟时间”,工人中间流行的术语,叫做“啃吃饭时间”。
童工
9岁到1O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O、11、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使人看一眼都感到不寒而栗。
陶业/火柴制造业工人的生活
在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和在沃尔斯坦登这两个陶业区,人的寿命特别短。20岁以上的男子从事陶业生产的,在斯托克区虽然只占36.6%,在沃尔斯坦登只占30.4%,但是在这类年龄的男子死亡人数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区占一半以上,在沃尔斯坦登区约占2/5。陶工作为一个阶级,不分男女……代表着身体上和道德上退化的人口。他们一般都是身材矮小,发育不良,而且胸部往往是畸形的。他们未老先衰,寿命短促,迟钝而又贫血。他们常患消化不良症、肝脏病、肾脏病和风湿症,表明体质极为虚弱。但他们最常患的是胸腔病:肺炎、、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有一种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称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还有侵及腺、骨骼和身体其他部分的瘰疬病,患这种病的陶工占2/3以上。
火柴制造业是从1833年发明用木梗涂磷的办法之后出现的。自1845年起,它在英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它同时也使牙关锁闭症蔓延到各地。工人中有一半是l3岁以下的儿童和不满18岁的少年。谁都知道,这种制造业有害健康,令人生厌,所以只有工人阶级中那些最不幸的人,饿得半死的寡妇等等,才肯把“衣衫褴褛、饿得半死、无人照管、未受教育的孩子”送去干这种活。工作日从l2到l4或15小时不等,此外还有
夜间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如果但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在壁纸工厂中,粗糙的壁纸用机器印刷,精致的壁纸用手工印刷。生产的旺季是从1O月初到第二年4月底。在这段时期内,劳动往往从早晨6时一直持续到晚上1O时,甚至到深夜,中间几乎没有休息。
思考讨论
1.根据上面材料分析资本家如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还有哪些?
案例点评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方法。本案例通过描述l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王作状况,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
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经常“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或延长工人的工作日,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在有限的劳动日里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工人不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也极其恶劣,其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摧残。资本像狼一般地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它侵占人体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吃,就如
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
从19世纪初开始,各国工人阶级为争取缩短工作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工人阶级斗争力量的增强,资本家开始缩短工作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人阶级的强大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实行8小时工作日,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也由绝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转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主编 洪晓楠 杨慧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3: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关于货币的形式及其发
展。)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
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客户
发放了一种信用筹码,客户可以凭借这种筹码,先赊购商品,然后再用现金或
是银行存款转账等来支付款项。后来,这种筹码被演变成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
也就有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由此看来,信用卡不过是一种赊购商品的许可证,
最后完成交易,还是需要用支付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实质付款形式。
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l万美元,
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这家俱乐部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莱信用卡公司。俱乐部向会员们发放了一种能够证明身份的特殊卡片,会员可以凭卡片记账,一定时期后再统一结账。这时的信用卡就已经有了清楚的现代形式了。由于信用卡使用方便,它一经创新出来,就广受社会关注。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
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圈地运动
由于受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限制,同时受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影响,除了几家银行发行的国际卡之外,在国内使用的完全赊账性质的信用卡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发行,大量的信用卡是不具有
“信用特的”。我国最先发行的信用卡称为“借记卡”。它的特点是在银行发卡给你之前,你必须先存足一笔钱,记录在卡中,你消费支付时,不得超过这笔钱的数额。这种卡相当于“存款卡”或者是“储蓄卡”,目前,我国这种卡的数量还不少,有的就直接取名“储蓄卡?。随后发行的有“准贷记卡”。它的特点是,在银行发卡给你之前,你同样必须存一笔钱,但你在消费时,你可以有限制地透支一些额度。如果你存人3000元,而你消费时,可以达到4500元,这样你就可以有l500元的透支。不过,你透支通常必须支付相当高的利息,许多持卡者在透支之后,一般是尽快到银行将透支的钱补上,免得负担太多。
现在我们有了真正能够赊账用的,而且是以人民币记账,在国内使用的信用卡,它被称为“贷记卡”。你不需要存入任何钱,银行凭据你的信誉而发给你卡。当然,你的卡是有级别的,在一定时间内,并不是你花多少钱,就可以透支多少钱,你有一个花钱的限制线。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你花了钱是不用支付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