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仙》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
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周胜仙》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导语】: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宋元话本名作之一,见于《醒世恒言》第十四卷。编纂者冯梦龙在《情史》一书的情痴卷《杨政》条下说: 人生烦恼思虑种种,因有情而起。自达者观之,凡情皆痴也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是宋元话本名作之一,见于《醒世恒言》第十四卷。编纂者冯梦龙在《情史》一书的“情痴”卷《杨政》条下说: “人生烦恼思虑种种,因有情而起。……自达者观之,凡情皆痴也。”这篇小说描写的就是痴女情郎周胜仙和范二郎的一则爱情故事。其尾诗说: “情郎情女等情痴,只为情奇事亦奇”,题目亦标明“多情”,可见它的创作主旨乃在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小说中的周胜仙,是一个“情痴”的艺术典型。她将爱情置于超越生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舍生忘死地去追求,这是一种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和旧礼教相对立的进步思想,表现出处于发展时期的市民们的真实心态。杨政
  周胜仙,年方十八,生得花容月貌: “足步金莲,腰肢一捻,嫩脸映桃红,香肌晕玉白。娇姿恨惹狂童,情态愁牵艳客”。小说的这些艺术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妙龄少女的绰约芳姿。周胜仙的父亲周大郎在金明池畔开了一个茶坊,由周胜仙照管。宋时的金明池,是京城的一大景观。它的四时美景,吸引着倾城仕女王孙、佳人才子。这则爱情故事的发生,即起
因于游人赏玩作乐金明池。春末夏初的一天,百花竞开,芳争妍,在樊楼开酒肆的范二郎来到金明池游赏,在茶坊里遇见了美艳无比的周胜仙, “四目相视,俱各有情”。封建社会的女子,足不出户者居多。即如周胜仙,虽开了个茶坊,然亦是“隐深闺,藏柳陌”,少与人交往。但是, “情都不由你”,人的自然的、正常的生理欲望是无法抑止的,何况周胜仙已到了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她在见到年轻俊美的范二郎以后, “心里暗暗地喜欢”,萌生了爱慕之心: “若是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当面挫过,再来那里去讨?”钟情之急切近于莽撞,但在礼教统治的我国中世纪时代,实在不足为怪。但是,金明池是个热闹的处所,人多纷杂,如果公开向范二郎倾诉衷肠,容易滋生事端,会招来社会世俗的反对。既急于通情,又不便直接表露,处于焦虑、矛盾、犹豫之中的周胜仙从外面水桶的响声中,获得启迪,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大声地对卖水人高叫: “你倾些甜蜜蜜的糖水来”,并“把那个铜盂儿望空打一丢”,故意大声叫道: “好好!你却来暗算我!你道我是兀谁?”这两“叫”一“丢”,声音尖利,动作幅度大,吸引了游人的视线。接着,周胜仙又高声向卖水人自报了家庭、姓名、年龄,尤其是说明自己是“不曾嫁的女孩儿”。这番异乎寻常的言语和动作,在卖水者和等局外人看来,以为只是卖茶女的诙谐调笑,而在钟情于周胜仙的范二郎听来,自然心领神会。小说描写范二郎的心理活动时说: “这言语蹊跷,分明是说与我听。”他也以周胜仙
的同样方式,向卖水人通报了自己的家庭、姓名、年龄、爱好以及“我不曾娶浑家”的情况。相同的场合,相似的情景,小说运用艺术的重复表现手法,维妙维肖地将周胜仙心中最隐秘的感情,在最难表达的场合作了传递,产生了旁观者迷,当事者清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身处特殊环境中的周胜仙所希望的。周胜仙的聪明和机智,使这一艺术形象生动活跳在读者面前。
  周胜仙回到家, “点心也不吃,饭也不吃,觉得身体不快”。范二郎也卧病未起, “饮食不进”。他们由于不能自由相爱,从刻骨相思而抑郁成疾,表现了情感的真挚和诚笃。后由于王婆的撮合,两家“下了定礼”,心安意乐,只等待着早日成亲。但是,封建社会中传统的爱情和婚姻观,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门第等级那一套陈腐的思想观念,一对对有情的青年男女的命运都无法由个人来主宰。在传统思想的桎梏下,人的个性自由为强暴所摧残。我国文学中不乏这样的爱情悲剧。争人权自由,求个性解放,成为世代青年男女反封建思想的主旋律。周胜仙和范二郎的相爱,虽然得到了王婆的同情和相助,但最终的结局仍要取决于周胜仙的父亲。周大郎是一个泛海商人,在周胜仙和范二郎的相遇、通情和定礼时,出外经商未归。这在小说中有两次交代。第一次是在周胜仙指斥卖水人时说: “你待算我喉咙,却恨我爹爹不在家。我爹若在家,与你打官司”;第二次是在周胜仙生病,其母亲想请医生来
看病时, “争奈员外出去未归,又无男子汉在家,不敢去请”。作者作如此艺术安排,显然是为了在读者的审美体验上构成强烈的“悬念”,为这一爱情故事的跌宕起伏预作暗示。果然,周大郎回家,得知女儿的亲事, “双眼圆睁”,怒骂妻子,专横残暴地反对周胜仙和范二郎的结合。周胜仙得知这一消息, “一口气塞上来,气倒在地”。一气之下,周大郎将女儿房中的三、五千贯细软衣物全部陪葬。盗墓人朱真于掘棺时乘机奸“尸”,气闷昏死的周胜仙“得了阳和之气”,苏醒过来,被迫依归朱真。小说描写周胜仙在朱真的百般欺凌中之所以屈辱地生活着,是因为她“一心牵挂着范二郎”。周胜仙先是好言恳求朱真带她去见范二郎。在朱真的答允下,跟他来到朱家。她未见范二郎来,心生疑虑,几次向朱真打听范二郎的消息。后来,她觉察到朱真的不良居心,趁邻家失火之乱,逃出朱家,孤身一人径到樊楼寻范二郎。不料,范二郎竟误以为周胜仙是鬼魂转世,“慌忙用手提起一支汤桶儿来,觑着女子脸上丢将过去”,打死了周胜仙。身处狱中的范二郎,在梦里见周胜仙浓妆而至,与他欢会三日,在极尽缱绻之后离别而去。
  周胜仙和范二郎最终未成眷属,这一对有情人的幸福被窒息于封建思想的樊篱,小说表现的是一出真正的爱情悲剧。然而,在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之一的周胜仙身上,却不时洋溢着轻快、明朗、愉悦的性格基调,令人一新耳目。如开篇写周胜仙和范二郎相识在茶坊,借卖水
人暗递心迹,用“甜蜜蜜的糖水”,明白地昭示其爱情的幸福和甜美。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周胜仙的性格逐渐显露了大胆、开朗、热情、聪慧的特征。她在初见范二郎时, “心里暗暗地喜欢”;得知范二郎对己有意时, “心里好欢喜”;在朱真的凌辱中,不甘沉沦,抱着对爱情的坚定信念顽强地生活;就是被意中人误打致死,仍一往情深,毫无怨恨,其精灵赴狱中与范二郎相会后“欢天喜地回家”等等。小说一反传统悲剧人物悱恻、凄凉、哀婉、愤激的旧套,而赋予周胜仙以全新的独特的审美意义。我国宋代以后的小说和戏曲作品中,颇多“情痴”的艺术形象,如璩秀秀、张浩、乐和、杜丽娘,以至贾宝玉等,都活跃在反封建的文学舞台上。周胜仙和他们相比,毫不逊。这个商人的女儿,在时代的薰陶下,旧礼教的影响要比名门贵族的大家闺秀淡薄得多,这使她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和思想。在中国文学的艺术宝库中,周胜仙的艺术形象值得人们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