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作品《梨花颂》的演唱特征
摘要
《梨花颂》作为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该曲在整个京剧中呈现过三次,在整个京剧中占据特别主要的地位,该曲歌舞并重,尤以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其旋律多有创新,从整体上体现出了京剧梅派的神韵与精髓。关于《大唐贵妃》以及其主题曲的研究相对较少。《梨花颂》的歌词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由著名的京剧学者,剧作家翁思再先生作词,仅用几句歌词就概括了全剧内容。原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通京剧的杨乃林教授所作,曲调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1]。整部京剧委婉与大气相结合。旋律的变化很大,富于创新,与歌词结合得恰到好处。整体上体现出梅派的独特神韵和精髓。 本文通过研究《梨花颂》的唱腔、曲式、歌词来体会这部交响曲独特的韵味与审美,研究其演唱特征。
关键词:梨花颂 曲式分析 演唱特征
前言
《梨花颂》是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该曲在整部京剧中呈现过三次,在整个京剧中占据特别主要的的地位,有关《大唐贵妃》以及该主题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梨花颂》中的歌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并且由著名的京剧学者和剧作家翁思再先生为该曲作词。翁思再先生为《梨花颂》仅用几句歌词就概括了全剧《大唐贵妃》的内容。原曲本来是由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精通京剧方面的教授杨乃林所作,曲调的唱腔设计也是以京剧中的二黄调式作为主调,并在该曲中加入了梅派唱腔的特,个人主唱和合唱相辅相成[1]。整部京剧委婉与大气相结合。旋律的变化很大,富于创新,与歌词结合得恰到好处。整部京剧明显上体现了梅派的特有的神韵和其精髓。
《梨花颂》该曲讲述的是《大唐贵妃》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故事,歌词内容简明扼要,情深谊长,曲调美妙,意境悠远,该曲很有对其研究的意义。本文则将通过对《梨花颂》的唱腔、曲式、歌词的研究来体会这部交响京剧独特的韵味与审美,并对其研究演唱特征。
1..梨花颂简介
梅兰芳代表作1.1.创作背景
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讲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爱妃杨贵妃之间所具有的凄美爱情故事。该剧将《太真外传》和《贵妃醉酒》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剧目融合在一起,在保存原剧梅兰芳的基本唱腔的情况下,又同时在该曲中加入了交响乐、舞蹈、合唱等其他创新的艺术元素,并且与现代高科技升降台和华美的舞台灯光、舞美相融合,共同营造出具有西洋大歌剧般的恢弘气势和凄美的氛围[2]。
该交响京剧描述的是李隆基自从登位以来,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创下了开元盛世的盛况,此时《梨花颂》作为主题曲第一次响起,讲述了从杨贵妃赐浴华清池、再到梨园遇知音,直到长生殿上,都能显出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三千宠爱于一身”,二人在长生殿上双双盟誓“生生世世永为夫妻,此志不渝,苍天可鉴”。但从此君王不早朝,因而大唐由盛而衰,这也是《梨花颂》主题曲第二次响起。 从第一场剧目的开始《安杨交恶》就为后来的所谓的安史之乱深深的埋下了祸根,在大唐陷于危难之中时,御林军要杀了杨贵妃,杨玉环挺身而出,就此命断马嵬坡,从那以后,战乱渐渐平息,皇帝移师回銮,但早已是时过境迁,唐玄宗骤然老去,日日夜夜思念爱妃杨贵妃,泪如雨下,终日寻杨贵妃的魂魄,二人最终相会在蓬莱仙岛,整日互诉衷肠,这一幕《梨花颂》主题曲最后一次响起。
1.2作品简介
《梨花颂》中的歌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由著名的剧作家翁思再作词,歌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歌词简单明了又充满了古风古韵,仅用几句歌词就做到了贯穿全曲 [1]。“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梨花”在剧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正是在梨园的建立把二人精通音律的共同爱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奠基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凄美的爱情。“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这一句表明了杨玉环对李隆基爱情的坚定不移,刻画了一个一往情深的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忠贞。“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这几句歌词描述了杨玉环国天香的美貌,就连君主帝王无法不沉迷于她的美貌,也正因为此原因导致唐玄宗整日无暇去顾及朝政,整天只能沉迷于花天酒地,过着纵情声乐的生活,因此久而久之的引发了安史之乱,使整个唐朝变得由盛而衰,至此这一段凄婉的爱情也告一段落。
该曲是由杨乃林所作曲,在唱腔方面设计了京剧二黄调式,二黄调式是京剧里主要声腔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节奏也是比较平稳,在起音和落腔多在板上[4],比较适合表达深思、忧伤、感叹等情绪,悲剧较为多[5]。这个交响京剧同时加
入了京剧梅派唱腔的特,是由一个人的主唱到与合唱相得益彰,也将委婉与大气相融合。该剧歌舞并存,尤其以唱词又具有比较高的文学品味,且其曲目多处具有创新旋律,这些都更能从整体上显现出京剧梅派的神韵和精髓,该剧曲式的结构比较严谨、词曲文雅、意境深远、且又让人回味悠长、感人至极。
1.3曲式分析
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京歌《梨花颂》在曲式上属于一部曲式,一部曲式是完整的曲式,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该部京歌为 A 宫调式,符合典型的民族调式。但是在其中某些部分又融合了传统西方典型的结构形态,呈现开放型特点[4]。
歌曲的引子部分,旋律优美、婉转,烘托出优雅而又落落大方的杨贵妃的形象。描写梨花开和梨花落的部分是比较规整的乐句,属于典型的古典式的中国音乐,两个乐句既平行又对称,同时伴奏部分也用了一点柱式和声的成分,使得整个音响效果听起来十分饱满。“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描述了杨贵妃是个痴情女子的,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伴奏
中使用的伴奏音型(琶音)比较多,衬托出杨贵妃是个温婉大方的女性,曲调悠扬,耐人寻味。“天生丽质难自弃”将乐曲推向了一个高潮,描述了杨贵妃虽然集后宫三千佳丽于一身,但终难逃命运的厄运,虽说天生丽质,却导致君王不务朝政,引起臣反对,在国家动荡不安之时,她毅然抛弃荣华富贵、还有唐明皇的不舍,为拯救大唐而死。“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最后这段乐曲情绪更加高涨,扣人心弦。演唱时将满腔的激情和理解到的人物的内心情感协调统一起来,描绘人物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结合,在润腔上突出歌曲人物的雍容华贵,端庄凝重,塑造出端庄、丰满韵味十足的杨贵妃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剧中人物内心的挣扎,更加歌颂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整首音乐作品的结构特征来说,融合了一部曲式的多种特征。既涵盖了发展与引用,也格外强调线型旋律发展的轨迹,虽然用了强力的对比部分加以烘托,但是随着歌词内容的发展,旋律在一个整体的空间内与歌词融合得恰到好处。使人回味悠长,仿佛自身经历了杨贵妃的一生。
2.演唱特征分析
2.1歌曲的音乐特征
这部作品,它既不是纯粹的京剧唱腔又不是典型的声乐作品,它有着它的独特的创造性。要想唱好京剧,就必须懂得京剧里面的润腔,也就是对唱腔的旋律作进一步的艺术处理,润腔决定了演唱的京剧是否有味儿,京剧的装饰音大约有四种:倚音、颤音、滑音,脑后音。这部作品的行腔十分丰富,许多的装饰音使得行腔更为准确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细腻。装饰音的合理使用,不仅能为旋律的表现增添彩,还可以表现出细致的情感变化,对作品语言的力度、速度、节奏等发挥着修饰和润的彩性作用,从而将婉转起伏、迂回缭绕旋律乐句渲染润滑得血肉丰满,韵律和谐,这些很大程度的增强了细微精致的情感变化[7]。
2.2歌唱的语言分析
所谓歌唱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归韵、收声的问题。歌曲是音乐化的语言,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演唱传统中的基本原则。要字融化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3]。
以字行腔一直是我国戏曲与民族唱法的传统训练方法,是国内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学术思想及方法。 一直以来声乐演唱者都遵循着以字行腔的原则和字正腔圆的理论,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在咬字行腔方面应作一些变化。一般在演唱歌曲时在字的归韵收声上总是把一个字的字头唱
得较长,而字腹的出现却很短暂。我国传统声乐中对吐字的要求是做到“字正腔圆”。在歌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首先要掌握中国语言的规律性,就汉语来说,构成语言的每一个汉字有时有三个因素合成的:即声、韵、调。还有辨明归韵,即“十三道辙”[8],这是字的收音归韵。 我国戏曲传统唱法中强调发声用力要有分寸感,字头的发音要结实,有劲。字腹的发音要短促,轻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