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核心考点清单
22 文言文二则
一、读准字音
(zhōng)子期 (shāng)汤  蜀(shǔ)
二、写好字形
:半包围结构,“戈”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
:“车”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
三、重点句段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情怀。
(2)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像。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3)句意: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弹得真美啊!好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以为:认为。 :值得。 :再次。
(2)句意: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1)拊掌:拍手。 :抽缩。 :大腿。
(2)句意: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4.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这句话总结全文,指出从事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方面,做事要多问行家,以免出错
四、感知课文
1.《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五、相关知识
1.《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伯牙和锺子期都是春秋时期人。
2. 《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
23   
一、读准字音
入场券(quàn)  微波粼粼(lín)    恬(tián)静    纯(chún)
二、写好字形
:口的里面是“大”。    陶:注意“缶”的写法,中间一竖上面没有出头。
三、词语搭配
(幽静)的小路  (微弱)的烛光  (美妙)的琴声    (清幽)的月光
(雪亮梅兰芳代表作)的浪花      (波涛汹涌)的大海
四、词语积累
1.形容月光的词语:清冷的月光 皎洁的月光 明净的月光 轻柔的月光 朦胧的月光
2.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霎时间 一刹那 一瞬间 转眼间 眨眼间 顷刻间 弹指间
五、重点句段
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起了大风,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B.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按原文填空)
(1)A( 不是)比喻句,B( )比喻句。
(2)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想象表达出来的。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皮鞋匠的更多想象
(3)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共描绘了三幅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4)由三幅画面判断贝多芬的琴声变化:悠长舒缓气势增强骤然响起,高昂激越。
(5)从美丽的画面、丰富的想象中,我们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的高超技艺
六、感知课文
《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非凡的天赋和卓越的才华,同时告诉我们,伟大乐曲的创作不仅需要天赋和才华,更离不开高尚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