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大关丁》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关丁
冯骥才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
他不爱吃登瀛楼的锅塌里脊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德升楼的炒鲤鱼须子,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在天津这码头上,天下各种口味一概全有,好吃的东西五花八门。这些东西,不光吃不过来,看都看不过来。可是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
人笑他“富人穷嘴”,他不在乎。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这模样城北的人全都见过。一次,一位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
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待王老五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让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开笑嘴,他家当院成了御膳房!
他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从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爷的糖葫芦,就用车把王老五从京城拉来。要说天津卫会吃加上会玩的,大关丁的丁大少顶了天。
①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庚子年间,天降大祸,朝廷内乱,跟着是聚在紫竹林里的八国联军血洗了天津老城。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联军屠城后不久,天就凉下来。大关丁只剩几间没烧毁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几口,饥肠饿肚,睡觉没被,没东西可卖。
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②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剥去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
两个月后,丁大少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看样子他有几个钱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丁大少的了。他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脱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
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能人对自己的能耐向来守口如瓶,所以王老五在京城没有知音。到了天津卫大少爷这儿,百无禁忌,愈说愈得意,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
大关丁过去是吃糖堆,今天是做糖堆。吃糖堆用嘴,做糖堆用心。一旦用心,能耐加倍。他还将山里红改用北边蓟县的,黄枣改用漳洲的,苇秆改用白洋淀的。天津是码头,要什么有什么。大关丁亲口吃过老佛爷的糖葫芦,只有知道那个味儿才能做出那个味儿来。天津又有租界,有洋货,他能知道洋人哪样东西好。他把白糖改为荷兰的冰花糖,不单又甜又香,还分外透亮,看上去每个红果外边都像罩个玻璃泡儿。这些法子,一般小贩哪里知道?
他在钞关长大,懂得做事要讲规矩。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起自针市街,东穿估衣街和锅店街,西至大胡同止。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
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他说他每天做的东西有限,只够估衣街那边的老主顾。他的糖堆是在估衣街上卖出名来的,心里总装着这里的老主顾们。
这一来,丁大少又站了起来。
于是,估衣街上天天能见到他。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
“堆儿——”
他人高腹圆,嗓门粗,中气足。一声可以直贯胡同深处。
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人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阔不糟钱,穷就挣钱。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面不避其繁地写丁大少不爱吃各种高档酒楼食物,与接下来写喜欢吃糖葫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喜好的特别。
B.王老五在京城无知音,在天津却把诀窍说给丁大少听,是因为手艺在异地再次得到高度认可而感到得意和满足。
C.小说塑造人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阔绰、落魄、复兴,每个阶段形象刻画都各有侧重,使得人物形象颇为丰满。
D.小说用丁大少衣服和卖糖堆场景的变化,映照了他从“天上掉到地上”到“又站起来了”的过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王老五到丁府做糖堆的情节,为后文写丁大少落魄时自己做糖堆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B.作者在塑造丁大少这一人物时,运用质朴的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不事铺陈,紧紧扣住人物的妙语绝招,一气呵成。
C.小说用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写出了其日常生活变化的真实情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D.小说善于运用口语及“格”“顶了天”等天津方言,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同时文字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的笔意。
3.请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第①处:
第②处:
4.本文选自《俗世奇人》,作者在“书前短语”中写道:“天津这地方自有特别之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不崇尚精英,偏爱活在身边的那些非凡的凡人。这些人物的身上也就融入此地百姓集体的好恶,地域性格因之深藏其中。”
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丁大少”身上体现了哪些令百姓“偏爱”的“地域性格”?
【答案】
1.B
2.B
3.第一处:
(1)自然连接上下文,使文章文气通畅。
(2)通过议论评说,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增强作品思想性(或哲理性)和感染力。
第二处:
(1)采用一系列动词,如“切”“别”“热”“抽”等,表现关大少手艺的娴熟。
(2)多用短句和整句,突出动作的紧凑、一气呵成,富有艺术表现力。
4.(1)做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丁大少做糖堆越做越好,技术精湛有创意。
(2)讲行规,讲信誉:心里装着老主顾,路线与主顾基本固定。
京包里脊是什么地方的菜(3)穷不失志,活得坦荡明白:能阔能穷,靠自己手艺吃饭不丢脸,吆喝都很大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是因为手艺在异地再次得到高度认可而感到得意和满足”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到了天津卫大少爷这儿,百无禁忌,愈说愈得意”可知,把诀窍说给丁大少听,主要是因为丁家富有,大少爷阔气,所以没有戒备之心。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的分析鉴赏能力。
B.“质朴的白描手法”错,小说除了白描手法,也用到了很多细节描写,比如后半部分描写他的穿着变化。
故选B。
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第一处:
“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接着后文就重点讲述了大关丁家被联军抄得精光的祸事。文中插入类似说书人的评说有承上启下,自然连接上下文,使文章文气通畅的作用。
同时也是对后文要发生的情节的总结和说明,可以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不突兀。这些类似说书人的评说属于议论性质的语句,是叙述者是非爱憎情感的表现,有增强作品感染力的作用。
还可从读者感受角度分析,如话家常,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第二处:
划线的句子是对大关丁第一次做糖堆过程的详细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来展现他手法的娴
熟,如“切”“别”“熬”“抽”“截”“削”“穿”“蘸”等动词。
这段文字长短句结合,如“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句子较长,“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句子较短。且多用短句,如“抽出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突出动作的紧凑、一气呵成。
语言方面口语和书面语夹杂,如“铜子儿”“攥着”“断绝了的一口气”等口语较强,“切果、别核熬糖稀”“截断削尖,穿果蘸糖”书面语较强。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大关丁”身上体现出的“地域性格”,可以先分析“大关丁”的人物形象,然后再筛选出具有“地域性格”的特征即可。
“大关丁”身上的“地域性格”主要表现在他家被联军抄得精光之后,他一步步重新站起来的一些事件上。
“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通过这些描写,可知大关丁做糖堆越做越好,技术精湛有创意。可从做一行,爱一行,愈做愈好愈精角度分析“地域性格”。
“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脆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他在钞关长大,懂得做事要讲规矩。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起自针市街,东穿估衣街和锅店街,西至大胡同止”“他说他每天做的东西有限,只够估农街那边的老主顾。他的糖堆是在估农街上卖出名来的,心里总装着这里的老主顾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从大关丁做事讲规矩,讲信誉,心里装着老主顾等角度分析他的“地域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