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兰陵王入阵曲》
作者:李永庆兰陵王演员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4年第10
        20138月首播的《兰陵王》中,内地当红演员冯绍峰塑造了一个能征惯战、一心为国、敢爱敢恨的兰陵王形象。《兰》剧实是披着古装外衣的青春偶像剧,剧情跳脱,不足采信。但兰陵王其人却是历史上真实的存在。
        兰陵王,名高长恭,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他勇武过人,但却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自以为不足以威慑敌人,遂常戴木雕面具出战,是北齐著名的常胜将军。据《乐府杂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等典籍记载,在与北周的邙山之战,兰陵王亲率五百骑兵突入周军的包围圈,联合金墉城中的守军,里应外合,以少击众,大胜敌军。齐人慕其勇冠三军,便模仿他指挥、击刺的动作,编成舞蹈,配以歌曲,称为《兰陵王入阵曲》。此后,齐军便将该曲作为军乐,每次征战,必唱此曲
        该曲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逋一诞生,便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不仅深受广大人民众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贵族官僚的普遍推崇。隋唐时期,《兰陵王入阵曲》被正式列入宫廷
舞曲。唐人将其发展为歌舞戏,简称之为代面大面。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十分不喜欢此曲,将其定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兰陵王入阵曲》因此而渐渐失去武曲本,演变为软舞。到了南宋时期,又演变成了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南宋以后,该曲在中国渐渐失传。
        幸运的是,该曲于唐时随遣唐使东传日本,受到了日本各阶层的普遍喜爱。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秘传制度,使其得以流传至今。日本版的《兰陵王入阵曲》为一人独舞,表演时手持短棒的兰陵王头戴怪兽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透雕金带,在类似于中国古典乐器的齐鼓、羯鼓、钲、筚篥、笙的伴奏下缓缓移步,整个舞乐显得苍凉、缓慢和沉幽。日本人在55日赛马节会、77日的相扑节会乃至天皇即位大典上,都要表演此曲舞。日本古典《舞乐》一书,封面和第一章正是《兰陵王入阵曲》。
        1986年,河北省邺城北朝史学研究会会长马忠理等人通过日本专家回此曲,使其重
归故里。19929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邯郸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现在,《兰陵王入阵曲》已成为国际性的宫廷舞曲研究课题。
        责任编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