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俗:年后的几个节日年初一晚上打一节日
乡间有句民谚: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棉花十二瓜,十三好天收芝麻……每年除夕过完,从大年初一开头,老人们便会瞅着天气叨念这些谚语。从这些谚语里可以看出,元宵节之前的那些日子,每天都对应着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譬如说,初一是“鸡日”,假设当每天气晴好,就意味着这一年养鸡会比拟简单胜利,不会发生瘟疫。初二是“”,假设那每天气好,就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家犬不会有灾病……不过在我看来,这里面应当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
尽管每天都是一个“节日”,但人们大多也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只有到了初五,才过一下“马日”。民间把“马日”叫做“五马日”,至于为什么把“马日”定在初五,好似没人解释得清晰。我自己猜想,是不是由于地支里的“午”对应的是马,而“午”又与“五”同音,于是初五就成了“马日”的?我不得而知。我们乡下过“五马日”需要在早晨吃饺子、放鞭炮,然后烧些纸钱,仪式相比照拟简洁。
人们之所以要严肃其事地过“马日”,我料想是由于马属于大牲畜,在农耕时代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才非常重视,而今日人们仍旧要过“马日”,那只是一种风俗的连续而已。有些地方把过“马日”叫做“破五”,意思是从初五以后,过年的各种禁忌就解除了,但在我们这里,主要的意思表达却并不在此。
除了过“马日”,我的乡亲们还过“初十”。从前面的民谚中看,初十应当是“菜日”,但那天祭祀的内容却不是蔬菜,而是石头
据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人们大清早便要起来放鞭炮以示纪念。
给石头过生日,需要在家中有石头的地方,比方房基、墙角、门槛、石碾、石磨、碌碡、石夯等处烧些纸钱香火,并说上些吉利话。家里有小孩儿的,还不忘叮嘱一下石头们,来年千万别把孩子们磕着碰着云云。
在农耕时代,人们生活中与石头的关系特别亲密,修屋建房、垒坑砌墙、推米磨面、打场晒粮,几乎都要与石头或者石制农具打交道。那时候,人们对石头几乎有种崇拜意式,又由于“十”与“石”同音,所以初十祭祀石头也就缺乏为奇了——这是我的个人分析,并未经过严格考证。
另外还有一个节日是“立春”,我们乡下把立春俗称为“打春”。立春作为一个节气,常常消失在春节前后的六九第一天或者五九第九天,民谚所谓“春打六九头”或“春打五九尾”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头,在我们乡下,通常会在立春这天吃块青萝卜,这被称作“咬春”,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
潍县萝卜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因青翠可口而广为人知。民间有句顺口溜说“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潍县萝卜的宠爱。生食萝卜可化痰理气,清热解毒,助消化,健脾胃,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咬春”的大致意思也是为图个吉利,所以尽管外地很多地方立春时都吃春饼,但我们当地的百姓依旧钟情潍县萝卜,图的就是防
病消灾,强身健体……
近些年,每到正月初六、初八,大街小巷也会响起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那是一些做买卖或开商店的人们在放“开门炮”。人们之所以选在初六或初八开门营业,毫无疑问是为了图个“顺”“发”之意。看他们那兴高采烈的架势,几乎要把初六初八也演化成两个盛大的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