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用7年就列装先进隐形战机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07期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2月9日发布消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已形成战斗力。
        在歼-20之外,当代世界上同等级别的隐形战斗机有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苏-57。F-22首飞在1991年,交付美国空军是在2006年,耗时15年。F-35的原型机X-35首飞在2000年,最早交付作战部队的F-35B则是在2015年,耗时15年。俄罗斯苏-57的原型机T-50在2010年首飞,目前尚未交付部队。而中国歼-20从首飞到列装空军仅用7年。
        得益于中国的发展路径优势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曾说过,歼-20之后,中国战斗机已经难以以追赶的方式继续发展,
必须自己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美国研制F-22时花费四五年时间研究未来空战形态,才得出“4S”需求,而歼-20從一开始就已经明确。因此,歼-20的方案选型阶段比F-22和F-35要短得多,节约了大量时间。在F-22战斗机首飞后,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美军第四代战斗机的基本构型。当然,歼-20采用了更具创造性的外形设计,但单就指导其气动外形设计的基本理论而言,它和F-22仍属同一个时代。正是F-22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促成了歼-20的“跟踪发展”路径。如果说跟随式发展战略是歼-20研制速度快的前提,那么,与歼-20首飞时间接近的T-50,其研发速度为何大大慢于歼-20呢?这就涉及到另外两个问题,其一是中国总体工业技术水平的厚积薄发,另一个是歼-20选取了最合适的“技术风险”区间。
        中国工业厚积薄发的成果
        自上世纪80年代广泛引进国外技术、开展“863工程”以来,我国军事工业在技术上就已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以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幅促进了中外技术交流。
        如今,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技术装备最先进、规模最大、人才储备最多、实践经验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工业王冠上的宝石”,歼-20的快速成功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最近,美国国会开始调查美国军工系统的“供应链缺陷”——这是在美国制造业衰退的环境下,对自身薄弱环节的一次“摸底”。这在F-35战斗机等重大美军军事科研项目中也有所体现,如F-35的软件编写,调整的进度难以满足需求,这与项目中编写软件程序员不足有直接关系。
        俄罗斯因为苏联解体,一些拥有飞机制造优势地区已经独立出去。今天的俄罗斯工业基础已经有很多缺门,结果苏-57“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而中国各行业均衡发展,技术后来居上,没有明显短板,这就是歼-20能够诞生在中国且发展速度如此快速的基础。
        我国的总体规划非常有远见
        “技术风险区间”的选择,更接近于一门艺术。俄罗斯的T-50的总体方案过于强调降低技术难度,强行用三代机水平的总体布局设计来满足四代机的要求。结果,“阴沟里翻船”,在机腹低压区布置的弹舱门意外成为了研制过程中的最烦,至今,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战斗机迟迟不能服役。
        美国的F-35则是性能选得过高,技术方案却过于保守,可以说是“螺狮壳里做道场”。美
国想在相对传统的总体布局前提下,强行实现巨大的航程和载弹量,结果也遇到了大量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之初难以预料,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无疑需要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最终导致整体项目严重拖延和超支。
        歼-20方案抓住了四代机的本质特征,强调隐身性,运用全新小展弦比升力体鸭翼布局,采用大量新材料新结构,能携带大量武器燃料。并且,较大的尺寸和空重,给歼-20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充足改进空间。歼-20回避了一些过大的技术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先进飞控系统和武器航电方面,为未来发动机换装留下空间。
        可以说,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在选取总体设计方案时所表现出来的造诣,已经超出了许多国际同行的水平。作为世界上研制进度最快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开始服役。中国人,应该为我国能够设计制造出这样一款战斗机而备感自豪!
        (综合瞭望智库、新华社讯)7本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