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的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排比句的定义。该定义很原则,按这一定义来衡量后三句,显然都不符合排比句的要求。《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上说,排比是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一组的概念则比较宽泛,两个可称一组,三个可称一组,三个以上更可称一组。在看待排比句的问题上,我们如果不囿于教条,更具灵活性,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这是《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的一段话。《教参》中说这四句话都是排比句,我有些不解。槐乡的孩子》一课中,“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对于小学生来说,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是一个普遍的难题,两种句型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区别呢?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
   比喻句和拟人句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例句
1.细细的春雨就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羊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例句: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频频点头的意思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