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杜鹃山》曾有过三个版本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从《杨门女将》中百岁高龄挂帅出征的佘太君,到《抗金兵》中的梁红玉、《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都是为国为民浴血征战的巾帼英雄。而在现代京剧中英雄女性也是层层迭迭,象《红灯记》中的铁梅、《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杜鹃山》中的柯湘等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走近京剧《杜鹃山》,与戏中的党代表柯湘来一次亲密接触,问她家住哪里……
在秋收起义的巨大影响下,湘赣边界的杜鹃山有一支农民自卫军揭竿而起。因系自发斗争,三起三落濒于覆灭,急盼到中国共产党。党对这支部队非常关怀,于1928年从井冈山特派柯湘前来联系。柯湘中途被捕,刑场上被自卫军救出,担任了自卫军的党代表。与队长雷刚率领自卫军与地主武装“靖卫团”头子“毒蛇胆”和叛徒温其久展开激烈斗争。在叛徒温其久借口拔掉红旗,带队投敌,农民武装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局势下,党代表柯湘率领尖刀班雨夜出奇兵,飞渡鹰愁涧,营救雷刚,清除叛徒,教育雷刚,力挽狂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卫军与主力汇合,消灭“毒蛇胆”,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开赴井冈山。
现代京剧《杜鹃山》的三个版本:
在此之前,宁夏京剧团的李鸣盛、李丽芳演出过的一个版本。那是怎样一个契机而得到这个版本的呢?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歌剧院王树元创作了话剧《杜鹃山》。1963年初,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将该剧搬上了话剧舞台。不久,沈阳评剧院将它改为评剧,由韩少波主演,受到热烈欢迎。当年夏天。宁夏京剧团赴东北演出,观摩了此剧。这出戏引起了京剧艺术家、导演殷元和的极大兴趣。很快就把《杜鹃山》一剧搬上京剧舞台。由杨派传人李鸣盛扮演戏中乌豆(后改为雷刚)、李丽芳扮演贺湘(后改为柯湘),李鸣盛扮演的乌豆身高体壮、气宇非凡,他在老生唱腔中揉进了花脸与红生的唱法,体现出一种粗犷的生净结合的表演风格,生动体现出这一草莽英雄的豪放性格。第二年,全国第一届现代戏观摩演出在北京举行,宁夏京剧团进京公演广受称赞。裘盛戎也谦虚地说“鸣盛把老生和花脸的特点融合得这么好,他的乌豆演得比我好的多”。
汇演结束不久,文化部指示《杜鹃山》一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就在大队人马途径北京转道长春之际,突然接到文化部通知,调李丽芳去上海,在现代京剧《海港的早晨》(后改为《海港》中担任主要角方海珍,导致《杜鹃山》拍摄电影计划流产。
北京京剧团的赵燕侠、裘盛戎也上演过不同版本的《杜鹃山》。那是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
观摩演出期间,北京京剧团也公演了由薛恩厚、汪曾祺等移植的京剧《杜鹃山》,主要有裘盛戎(饰乌豆)、赵燕侠(饰贺湘)、马连良(饰郑老万)、马富禄(饰老地保)等。其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对话很是生活化,特别是裘盛戎演唱的“大火熊熊照亮天”等唱段颇具特。遗憾的是该剧公演几场后就被“封箱”。
中国合伙人杜鹃第三个版本就是现在看到的由杨春霞、马永安演出的戏曲电影版。1968年北京京剧团再排《杜鹃山》,并将戏名改为《杜泉山》。同时将上海京剧团的杨春霞借调进京。几经周折后,剧中的贺湘改为柯湘,乌豆改为雷刚。 改编后的《杜泉山》特明显,尤其是全部诗词化的韵白琅琅上口,音乐也颇为豪迈大气。此剧1973年5月1日在北京工人俱乐部试验公演后赢得广泛赞誉。唯一不足的是对剧名更改一直持保留意见,第二年,便恢复原名《杜鹃山》。这也就是现代经常听到的《杜鹃山》了。
说到第三版本中的雷刚扮演者马永安与第二版本中的乌豆(即后来改名雷刚)裘盛戎先生之间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是裘盛戎先生在病床上传授“大火熊熊照亮天”一段高腔演唱技巧的故事,一天扮演雷刚的马永安去请教在医院住院的裘先生,问这段高腔“大火熊熊照亮天”怎么能唱上去、唱好,裘先生当时已身体虚弱,躺在病床上教马永安如何演唱此段……常言道:宁给十两金,不赏一口春,裘先生病中教绝活于他人,这是什么精神、品格……
我们常说这戏好,有嚼头、有看头、这就说明”戏“是磨出来的,是诸多艺术家的才华的结晶。
说到北京京剧团演出现代京剧《杜鹃山》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就是当时担任团长的马连良先生,不计名利,甘当绿叶,扮演了原剧中的小配角郑老万,为这事在戏中扮演乌豆(后改名雷刚)的裘盛戎、贺湘(后改为柯湘)的扮演者赵燕侠等都很为难、马连良却爽快的说:“没关系,虽然这个郑老万不是一号也不是二号人物,甚至不是第五、第六号人物,但我会全力以赴,使之成为真正起到陪衬作用的绿叶”。马先生在排练中不厌其烦的研究人物,出人物性格与动作特征,演出时为整台戏增不少。
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京剧,它得以流传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它很强的文学性。就以京剧的唱词来说,一般都是上下两句对称的“偶句体”。象我们已经教唱过的《霸王别姬》中的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只得出帐外且散愁情……这是“十字句”的唱段,也有”七字句“的,象京剧《杜鹃山》中柯湘唱段“家住安源萍水头,三代挖煤做马牛。汗水流尽难糊口……”
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最精彩的人物是党代表柯湘。先不说这个人物的扮演者杨春霞老师
为演好柯湘所付出的创作艰辛,其中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除吃饭睡觉就是在排练厅在舞台上度过,一个音符、一句唱腔、一段念白、一个身段的反复推敲,就是她那第一次上场、亮相,那就是一个“碰头彩”,这出场可不是一般传统戏里女一号人物的亮相,当时是剧组专门从上海请来的老艺术家小王桂卿设计的柯湘的第一次出场的舞蹈动作,包括柯湘戴着铁镣、走出祠堂的那段表演。就我们看到的这段表演,不仅有凛然正气,动作的干脆利索。当年杨春霞可没少下功夫,为什么这样说,你想,杨春霞最早是学昆曲的,得朱传茗、方传芸传授,后改唱京剧又师承京剧名家言慧珠、杨畹农、魏莲芳。在排演《杜鹃山》之前曾演出《凤还巢》,《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拾玉镯》等传统京剧,演的都是才子佳人,都是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可演柯湘、党代表、劳动人民,要指挥战斗,再这样表演可不行了,要大步大步地走,动作要大大方方的作,要体现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尤其是在戏中还有念白:“铁打的肩膀粗壮的手——”,因为戏中的柯湘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怎么办?去农村去井冈山体验生活,插秧、挑担,大家看到戏中柯湘挑担上场,多潇洒,那都是在农村向老乡学习的,那是当初她先在一个筐里放上15斤重的东西,反复的练,后来又学换肩,那也是一次次掉下来又练、练了数百次的结果,才有了舞台的自如。
任何戏剧表演都离不开舞台美术、服装、道具、以此营造表演氛围,京剧艺术也是如此。在
京剧界被称为“梨园行”的时代,把所属的演、职员分为“七行”、“七科”。
“七行”既是指表演的行当,小生行、老生行、占行(即旦行)、净行、丑行、武行、流行,这七行`。
“七科”指的是音乐科(乐队)、剧装科(衣箱)、容妆科(化妆)、容帽科(盔箱)、剧通科(检场)、交通科(催戏、跑道的伙计)、经励科(业务)。在这“七科”中属舞台美术类就占了三科,可见,舞美在京剧中的重要。京剧的舞台美术是为营造表演氛围而设计的,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表演场景。京剧的舞台美术还包括布景道具两个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使得它的布景、道具也具有了虚拟的象征性,在现代戏《杜鹃山》中在舞台美术设计上有了突破。 在这一点上与传统京剧有很大不同,在传统戏中的山石片是用布绘成山形、石头形、钉在木架上,放置舞台上,可作为花园的假山石,如果立在桌前还可代表山岭、山崖。
而《杜鹃山》的美术设计在布景造型上以山为主,配置杜鹃花、青松、翠竹、草木……构成一幕幕景象多变、气势磅礴的壮观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戏剧主题,都起到了有利的衬托作用。并且配合动作,用景物来衬托演员的动作(包括舞蹈、武打)和造型,这也是《
杜鹃山》舞台美术构思的一个突出方面。
这种设计抓住了湘赣山地的形象特征,根据剧情,创造出山口、山涧、山顶、山腰等各种特定的场景,便于演员表演,也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表现空间,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在田大江与党代表柯湘等人救出杜妈妈与雷刚后撤退的一折中,田大江不幸中弹牺牲,这时画面出现了满山红杜鹃,这一点在戏曲舞台上是看不到的。
“家住安源”这个唱段是以二黄导板开始,表现了柯湘忧郁悲怆、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在结束处转“流水”腔,又表现出了慷慨激昂、热情奔放的情感,唱段起伏跌宕,撼人心弦。
中国传统的观念“美人”应该是“柳叶眉、杏核眼、瓜子脸”,要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京剧《杜鹃山》中的党代表柯湘就显得浅薄而份量不足了,就说柯湘的一头短发显示出她的英姿飒爽,豪气潇洒,再听她的唱段“乱云飞”那真是义薄云天、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