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京西认识实习报告
学校院系: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采矿B09-5 
姓名:吴洋
实习时间: 2011629
       
一、前言
1. 目的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的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到罗盘使用等等;(3)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用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简历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地质学实习报告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是、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人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意义
通过京西地质矿山认识实习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认识到书本上所描述的各种地质现象。将课本和地质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加深同学们对地质现象的理解以及对地质精神的深刻认识。了解从事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行业同时也是一项需要过硬专业知识以及耐心和细心的行业。
四、工作量、路线、标本图
1、工作量
  造成6点30分准时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京西实习地----北京下苇甸开始地质认识实习的观察过程。一共观察了五个观测点,了解不同地质层面的地质构造。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比如褶皱、断层以及形成这些地质现象的原因和这些地质现象剖面得描绘。采取各种岩石样本进行深入比较。中午吃饭休息,下午两点准时乘车返回。在返回途中顺便观察北京妙峰山整个山峰剖面所体现出来的褶皱,四点左右回到学校结束整个实习。
2、工作路线
  下苇甸地质路线,观察认识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地层、侵入体。
3、标本图
(1)岩石标本图:各个观测点的标本采集观察;
(2)采集岩石标本相片;
(3)分析标本成分,推算其组成部分;
(4)详细标本如下
    图片(1)
观测点一取得 
页岩 :成灰黑层面略有发白因为其中掺杂有细小的白云母。用放大镜观察其纹理结构发现其粉晶微粒在0.1—0.05mm之间所以为薄底粉砂状。其变质程度不深,沉积岩里每层越近会变得越黑。其层理紊乱,为薄层,层理图如下。
图片(2)
观测点三取得
  火成岩 :其基础成分组成如下
1、 含有10%左右的少量石英
2、 含有25%左右的长石
3、 其余的大部分为角闪石,所以命名此岩石为含石英闪长石
图片(3)
观测点四取得
灰岩 :岩石性质比较稳定,质地坚硬断口浅灰。硬度34,相对密度2.52.8。遇稀盐酸会剧烈起泡。不溶于水,易溶于饱和硫酸,能与各种强酸发生反应并形成相应的钙盐,同时放出CO2气体。
4、 取得效果
正确认识了矿山地质的各种地质现象,对地质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判断。采集了各类岩石标本和地质构造图,认识到地质工作的艰苦和重大的意义。
二、实习地区的地质背景
1)所处的方位
实习区位于北京西山东部,地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实习路线距华北科技学院校园60—80km不等,交通十分便利,景秀美。
2)实习区的地貌特点
  实习区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1991m,灵山2420m,。区内大多为
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150—300m,总体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平原。
实习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打石河和拒马河等,发源于吕梁山北段东部,其上游河为桑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西山和平原,在天津汇入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丫状撒开,形成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3、降雨量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一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每年6一7月为高温季节,7月平均气温为28℃,极高温度可达40℃;1一2月为低温季节,1月平均气温为一6℃,极低温度达一22℃。4一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11℃,年雷暴日约37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级)约21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三、路线地质
1、地层
  实习区北京西山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图1)。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
2、构造
1、北东向断裂
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是区内主要断裂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断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盘格状,一般规模不大,长几Km至十余km,总体走向北东60~70°
3.北西-北北西向断裂
    本组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长几km至十余Km,区域上个别可达上百Km,主要变形时期为侏罗纪,是前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并与北东东向断裂配套。断裂性质呈张扭性。
(2)褶皱
北京西山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轴向主要为北东东向至近东西向,主要有:百花山向斜、九龙山(三家店)向斜、马鞍山(谷积山)背斜和北岭向斜等。
(3)岩石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
    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百花山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3.喷出岩:
    主要分布于百花山向斜的核部百花山和下苇甸一带,其它地区如周口店一带则零星分布。其形成时代均为侏罗纪和白垩纪,以中晚侏罗世最为发育,属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