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01.教学单位名称
地球科学学院
02.实践环节名称
认识实习
03.实践环节代码
614070
04. 实践环节学时
3周
05.实践环节学分
3学分
地质学实习报告06.实践环节性质
必修
0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
第2学期
0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基地班)、地理科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勘查方向)、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09.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年级地球科学认识实习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社会”,它是让学生对地球科学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这次实习,让学生以大地质的观点,在初步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质与农业、矿产、能源、灾害、旅游、建筑、工程、水文、环境、城乡建设规划等人类赖以
生存的条件的关系,了解地球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合理利用地球和保护地球的科学意识,初步了解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如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构造现象的观察分析、罗盘与地形图的使用等),初步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质现象,初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为二年级实习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0.教学基本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站在宏观地质的角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步认识地球科学的理论与实质,了解地球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一些典型地质现象,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巩固专业思想,促进地球科学的社会化,为人类建设美丽富饶的地球家园而服务。
教学基本内容:
实习将扩大地质实习的范畴,将地质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扩大地质实习的领域。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技能训练
1)能较熟练地使用罗盘和地形图。
2)初步学习使用航空照片,了解地形地物。
3)初步学习地质观察的记录内容、方法和格式。
4)初步学习正确绘制地质素描图。
5)初步学习标本的采集和编录。
(2)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物
1)风化作用
观察几种主要的风化现象及不同岩石的风化产物,了解风化壳剖面的结构,了解土壤类型与农作物关系。
2)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观察河流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了解河流改道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冲积物的特点。观察河谷地貌并了解其与地壳升降的关系,了解河谷地貌及与城乡规划的关系。了解洪灾防治、冲沟、泥石流、洪积扇及水土保持。
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了解地下水的类型、价值、运移、分类;地下水的提取、供给、污染;潜水面变化与地面下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钟乳石、落水洞、地下暗河。
4)湖泊的地质作用
了解湖泊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及产物。
5)下坡运动
了解下坡运动的类型、发育地区、危害与防治方法。
(3)内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物
1)构造运动及产物
初步学习野外观察节理、断层和褶皱,并掌握其有关产状的测量方法;了解断裂活动与地震灾害、构造活动与成岩、成矿、油气运移和贮存的关系。认识地堑、地垒,并了解其地质成因及与地貌的关系。
2)岩浆作用及产物
了解火山活动的成因、火山机构、火山灾害、伊通火山及山门、九台火山的特殊性、橄榄岩的深部来
源及指示意义;观察柱状节理景观;了解火山多期喷发作用与岩浆多期侵入作用;了解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了解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判断依据。
3)变质作用及产物
了解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产物的特征;了解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4)岩石
基本能结合岩石的地质产状及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正确区分三大岩类,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并能初步掌握正确观察与描述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简单命名的方法。
(5)地层与古生物
了解地层层序的建立;了解介形虫、叶肢介、蕨类等化石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6)地质灾害与环境
了解火山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岩溶塌陷灾害、地面下沉灾害、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下降、河流改道、洪水泛滥、土地的沙漠化及盐碱化、水土流失、垃圾污染等。
(7)旅游地质
了解火山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工程旅游资源、地质造型景观。
(8)工程地质
了解城市建筑工程地质、拦河坝工程地质与岩石类型及地壳活动的关系;了解水库建设对河流上下游地质作用、人类活动、环境的影响。
(9)水文地质
初步了解冲积物地区水、坡积物地区水、岩溶地区水、花岗岩地区水;水库区选址等问题。
(10)资源地质
了解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改良、大面积土地资源大调查与农作物合理种植、土地的沙漠化与盐碱化防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金银矿、油气的成矿条件、资源的合理开采、废弃物合理排放。
(11)城乡规划
了解城乡规划应考虑的地貌、水资源、地质灾害、废弃物排放等基本因素。
以上实习内容可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学时分配:
实习采用野外地质考察与室内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点、线、面相互补充。教师以引导为主,讲解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多提问题,充分讨论,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灵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时分配:
实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室内辅助教学阶段,时间为2天。主要是开动员大会,实习简介,讲解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参观一年级实习陈列室。
第二阶段:野外教学阶段,时间为13天。
第三阶段:室内总结、考试、编写实习报告阶段,时间为5天。
11.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管理
实习采用队长负责制,由队长和副队长统一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路线、教学内容、车辆安排和时间安排,并根据每年的道路、实习点的完好程度、天气等具体情况灵活制定。实习
过程中根据前一阶段的实习情况,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出局部调整。每天早晨收集各班前一天的实习情况,并在每天出发前做出具体安排。
12.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分五部分:第一,野外平时表现,主要由教师平时掌握,记10分;第二,野外记录本,由教师阶段性检查和抽查为主,记20分;第三,实习报告,记20分;第四,闭卷考试,记40分;第五,罗盘和素描测试,记10分。
13.实习教材、教学指导书或参考书目
(1)王义强、单玄龙. 地学认识实习指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2)王义强等. «长春周边地区地质认识实习. 地质出版社,2015
14.现有校内实习基地概况
15.现有校外实习基地概况
长春周边地区地学认识实习基地始建于2000年,并于当年开始使用,现已整整使用13年。2002年基地建设项目被吉林大学批准为重点教改项目,2004年出版了实习用的吉林大学规划教材,并建立了实习陈列室和实习网站,编制了实习系列课件。2005年基地建设项目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至此,第一轮长春周边地区地学认识实习基地建设宣布结束。
但是,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地学教学点的人为破坏和自然变化,每年的教学点和教学内容都有一些变化,同时也在不断的精炼过程中。到目前为止,教学点和教学内容已基本固定,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研究,所选定的教学点现象十分典型、齐全、直观,特别适合于地学认识实习,其地学现象优于许多实习基地,是十分难得的实践教学基地。经过系统再建设,完全可以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大吸引力的著名实习基地。
然而,长春周边地学实习基地也存在先天不足,主要在于本基地自建设以来一直没有组织正式的基地建设项目,只批准了一个教改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基地建设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一些高水平的基地建设也无法进行,原有的教材也不再适应新的教学内容的要求,陈列馆、网站也需要从新建设,教学课件也需要重新编写,总之,组织新一轮的大型基地建设项目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