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是当前国内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且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周和西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馆内藏品品类繁多、质地优良、造型优美,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叫绝。
虢国墓地自从1956年发现以来,历经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考古发掘,在先后出土的3万余件各类文物中,玉器占比为大类,发掘出土了近万件,从其种类、造型、玉质以及工艺来看,兼具了繁多、丰富、优良、精湛的特点,精绝之作居多,其自身价值之高在周古中亦属罕见,令学界惊叹不已。在这众多的玉器精品中,单体仿生的动物玉雕有800余件,在天上、地上、水里、土里等各个空间飞的、跑的、游的、钻的动物形象都有,形态各异,令人称奇。这些玉器中既包含了神话动物的形象,又包含了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其形象种类几乎囊括了北温带已发现的所有物种。这些动物玉雕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原型来源于现实但又富有想象力,或采用变形手法,或采用夸张手法,把动物的特征与习性特征表达得非常鲜明,不仅显示了工匠娴熟的技巧和善于捕捉特点、长于神韵表达的匠心,而且还洋溢着他们对动物的炽热情感和对生灵美的欣赏。笔者特列出虢国博物馆馆藏的最具特的几种动物玉雕,并作简单介绍。
1 玉猪龙
通高4.8厘米,最宽为3.1厘米,厚2.1厘米。此器物为圆雕,属青玉,豆青,半透明,其玉质细腻且光洁温润。从其头部向下贯一圆穿,颈部可见一横向的小穿孔。椭圆眼,鼻间略有皱纹,吻部平齐,双耳耸立,整体呈C 形,作回首卷尾猪龙状。此猪龙头顶部可见阴刻有一个
“田”字。此器整体极具红山风格,属于典型的红山猪龙形象。红山玉器的造型历来注重浅雕和浮雕的多样化手法,所选题材多是对仿生动物和自然现象进行的再加工,最鲜明的特就是既讲求整体的形似,也注重关键部位的神似,风格豪放质朴,不加细腻修饰;在制作工艺上,红山玉器的独到之处在于线条勾勒熟练、碾磨技艺精湛,二者相得益彰,经过匠人的精心雕琢,将动物的形象呈现得栩栩如生。独到的技艺造就了其古朴苍劲的神韵,此器出于虢国国君墓,玉质上乘、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时代较早,是难得的上乘之作,反映了国君喜爱收藏玉器的喜好(图1)。
2 玉凤
通高12.9厘米,冠宽3.8厘米,厚0.5厘米。此器物为青玉,整体呈冰青,局部呈黄褐,是因受沁所致。玉质微透明,略显细腻。此凤鸟作站立状,昂首挺胸,翘尾下垂。其头顶有三冠,圆目微凸,丁字嘴呈内勾状,嘴部可见有一穿孔。冠和颈部均饰有圆圈纹,身饰勾连有云纹。整体感觉其昂立挺拔、英姿威武、气度不凡(图2)。
西周时期,周文王“敬德保民”,故《国语·周语》中就记载了“凤鸣岐山,周之兴焉”的典故,所以周人对凤鸟有特殊的情感。虢国墓地出土的这件凤鸟玉雕造型生动、雕琢精细、神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极具西周玉工出的构思和工艺技术特点,可见西周时期人们对凤鸟的喜爱和尊崇非同一般。
3 玉虎
身长9.3厘米,高4厘米,厚0.5厘米。此器物为青玉,豆青,全部受沁呈黄褐。玉质较细,微透明。片雕。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玉雕动物鉴赏
摘 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虢国墓地出土了近万件精美玉器,其中单体仿生动物玉雕格外引人注目,揭示出古代玉器工匠琢玉的精湛工艺。文章选择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藏的几件动物型玉雕做鉴赏。
关键词:虢国墓地;玉器;动物玉雕
【作者简介】冯广丽,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文物保护技术。
冯广丽鹿的寓意和象征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河南…三门峡…472000)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2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1(上)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
虎做奔跑状,正背面纹样相同,张口,臣字目,云纹双耳贴于头部,凹背,虎爪着地,粗尾上卷,身饰虎斑纹,栩栩如生(图3)。
虢国与虎的密切关系,要从“虢”字本身说起。“虢”字最早见于殷墟甲骨一期卜辞,经学者研究后一致认同,“虢”字从虎从寽。经学者多年研究后认为,“虢”字的寓意分两种:一为“双手奋力与虎搏斗”的会意兼形声字;另一寓意为“手持器械与老虎搏斗”。因此,不管是赤手空拳斗虎还是手持器械打虎,都是与老虎搏斗,敢于与人们崇拜敬畏的百兽之王—老虎决斗,无论何种情况,都足以反映出当时虢人的勇敢威猛,胆识力量都有过人之处,令人钦佩。虢人素有崇尚武勇的世风,而在虢国墓地出土的这件玉虎线条流畅、雕刻精细,可以看出虢国人是非常喜爱虎、崇尚虎但又敢于抗击虎的。
4 玉鹿
通高6.1厘米、身长5.6厘米、厚0.1-0.4厘米。此器物为和田青玉制成,深豆青,全部受沁呈棕褐。玉质细腻,半透明。正背面纹样相同,鹿昂首平视,口微张,臣字目,圆睛微凸,叶形大耳竖起,犄角较大且分杈上翘,短尾微翘。前后腿屈肢跃起,做奔跑状。此鹿雕的口、眼、胸、腹等部位的双面都以阴刻线勾勒,线条十分流畅,身姿挺拔优美,是一件十分难能可贵的精品之作(图4)。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鹿是美丽、长寿、丰育、富贵、吉祥的象征,它奔跑速度快、性情温顺、神态轻逸、体形优美,古代鹿从被追逐捕猎的对象,到变成富贵权力的象征,再到与人类和谐相处。古往今来鹿的文化寓意的演变有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从而可以看出鹿一直活跃于古人的视野,在其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在先秦《桑柔》中有“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在先秦的《小弁》中有“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等等。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鹿的真实描写,它们有的在空旷的原野上悠闲地吃着野草,多么悠然自得;有的在大自然
欢快奔跑,多么欢畅而富有生机;有的在丛林苍莽中互相图1 玉猪龙图2 玉凤
图3 玉虎图4 玉鹿
022Vol.196
嬉戏,多么温情亲热。这些流传下来的诗句勾勒了鹿的生活场景,表现的是鹿与鹿、人与鹿,以及二者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之美,可见古人借物喻人,抒发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器出土于国君墓葬中,制作非常精美,刀工、琢磨非常精细、圆润,其线条十分流畅,活灵活现,鹿的自然与灵动之美跃然眼前,更体现出匠人匠心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及高超治玉技艺的特点,也彰显了虢国贵族的尊贵身份及虢国贵族的爱鹿情结。
5 玉蚕
身长4厘米、通高1.4厘米、厚0.8厘米。此器物为青玉,冰青。玉质细腻,半透明。圆雕。体较肥短,嘴微张,弧背,体分为七节。此器物精雕细琢、纹理清晰、栩栩如生、温润逼真(图5)。
玉蚕的出现,说明蚕已经在当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占有重要位置。之所以说蚕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蚕能结茧吐丝,蚕茧有医用和养生疗效,蚕丝可以用于制作服饰以蔽体、御寒,为古人的生活带来重大的福祉。再就是蚕能够多次蜕变的特殊动物习性,使当时的先民对死后能够重生多了许多美好的期许。中国养蚕和蚕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典中关于嫘祖的记载起,到商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丝织品,养蚕织丝业到夏、商、周时期就更为繁荣兴盛了,从而奠定了古人钟爱蚕的情结。古人爱玉由来已久,蚕的玉雕倾注了他们爱蚕的特
殊情感,以及珍视残碎的小玉块,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废料再利用,对其精雕细琢,制作出躯体娇小的玉蚕,这种变废为宝的技艺手法,也把蚕“吐尽最后一口丝”的伟大奉献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虢国墓地出土的这件玉蚕,造型优美、艺术精湛且内涵丰富,不仅为研究古玉蚕造型的演变过程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也为我国养蚕缫丝业的发达提供了考古实证。
6 玉蝉
身长4.2厘米、最宽为1.6厘米、通高1.4厘米,此器物
为青白玉质地,深冰青,腹部一处受沁有黄白斑。玉质温润,半透明。圆雕。整体略呈三棱形。正背面均饰蝉纹纹样,但方向相反,正面蝉的尾部正好是背面蝉的头部。圆眼尖嘴,双爪前伸于头两侧,敛翅。双翅饰卷云纹。两端各有一小圆穿。该蝉形制古朴,雕刻粗放,纹饰与青铜器窃曲纹有相似之处,有明显的商代风格(图6)。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唐诗别裁》中记载:“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可用于比喻人品清高。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贵族佩戴玉蝉以示高洁。西周时期,蝉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寓意,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虢国墓地出土的这件精致玲珑的玉蝉,也充分体现了虢国贵
族对蝉寄予的美好愿望。■
图5 玉蚕图6 玉蝉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23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1(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