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拾趣(二)
老鼠拾趣(二)
鼠的别称
储品良
十二生肖子属鼠,故敬称【子神】。唐代柳宗元《三戒·咏某氏之鼠》:“永(州)有某氏者……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鼠统称老鼠,亦有称【坎精】。《坎》卦有隐伏、劳、陷等义,在干支中当“子”,因称之“坎精”。(可见《哀氏易传》)吴方言称鼠为【老虫】。包天笑《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老虫即老鼠,北方人称耗子;苏沪间人称老虫。”广东方言称鼠为【家鹿】。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岭南人食而讳之,谓之家鹿。”民间对鼠戏称【财神】。见枕书《博物记趣·甲子谈鼠》:“我国有些地区称鼠为财神,对它的光临,甚至有点欢迎……因为在过去,广大劳动人民多半是家无隔宿之粮,鼠驾到,意味着这户人家居然食有余。”
趣谈年俗剪纸“鼠”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鼠经历了图腾神崇拜、精灵神崇拜、生殖神崇拜、吉祥神崇拜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年节民俗艺术(剪纸、年画、面塑等)中,鼠文化是个重要的主题。尤其在年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的形象随处可见。传说天地之初,浑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阴阳从此分开,民间俗称“鼠咬天开”。农妇们巧妙地剪了老鼠咬破合碗或顶开合碗,以合碗象征天地,阴阳交合,生育万物,这里的老鼠成了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解释:“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曰属鼠。”
老鼠的繁殖力强,寿命长,于是在民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繁衍育子的主题大量出现。例如:老鼠娶亲、老鼠联烟、老鼠登蜡台、老鼠偷油吃等等。老鼠娶亲亦称老鼠嫁女,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年节民俗剪纸。其活动日期因地而异,有腊月二十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三、正月初七、正月初十、正月十四。俗称该日是“老鼠嫁女日”,民间多贴民俗剪纸“老鼠嫁女”,其最初功能是祭祀生殖神子鼠,目的是祈求结婚早生子、多生子。“老鼠联烟”,以“烟”谐音“姻”,“联烟”即结婚之意。古人认为多子多福,而“老鼠吃麦穗”、“老鼠吃葡萄”、“老鼠吃南瓜”中的“麦穗”、“葡萄”、“南瓜”,皆为多籽,用比拟象征手法寓意祈求人类繁衍不断,子孙满堂。民俗剪纸子鼠为阴极的象征,多是出现在年节期间
的腊月至正月,这正是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的时刻,具有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
随着历史的前进,原生态的年节民俗剪纸鼠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祈求福、禄、寿、喜、财的吉祥文化,展示出中华民族特质的幸福观、人生观。人们将老鼠与蝙蝠、佛手、麋鹿、桃子、石榴、桂花、贯钱、珠宝、粮仓、鲢鱼等吉祥物组合在一起,利用谐音和象征手法,为自己和他人祝福、进禄、增寿、添喜、招财,出现了瑞鼠祈祥、灵鼠闹春、福鼠临门、禄鼠高晋、寿鼠延年、财鼠兴旺、鼠闹天仓、鼠年有余、瑞鼠顶桂、瑞鼠燃灯、鼠回娘家等年俗吉祥鼠文化剪纸。而今更出现了鼠吹喇叭、鼠打锣鼓、鼠扭秧歌、鼠提花灯、鼠迎奥运等鼠文化娱乐剪纸,反映出时代的新气象,也为中华鼠文化增添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对老鼠有褒有贬,它偷吃食物,咬坏衣物,亦称“耗子”。所以在有的年俗剪纸“老鼠嫁女”中则出现了猫吃老鼠,化灾为喜的结局。旧社会官场中的FB现象如同鼠害,民间深为痛恨,于是,又剪出了猫与鼠打官司、鼠向TG行贿送礼、猫最后将老鼠咬死的情节,以鼠喻人,对旧时官场进行讽刺和嘲弄。
老鼠嫁女石头过生日
2008年是中国传统农历纪元的戊子年。按照十二地支生肖的排列顺序即为“子鼠”之年,意味着新一轮的属相周期的开始。
鼠年有什么鼠趣呢?在历史上,每年正月人们都会举行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鼠娶亲”、“鼠纳妇”等。形形的老鼠嫁女民俗事象,有着不同的“版本”,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影响较大,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
在《十二生肖的来历》里,据说老鼠之所以嫁女,是为了和猫和解。当初玉皇大帝派猫通知牛虎等禽兽上天排行次第。像来警觉和狡猾的老鼠,偷听到猫的传话后,捷足先登,被犯了迷糊的玉皇封为十二生肖之首,反倒被猫给挤出了生肖之列,从此让猫见不得老鼠。为了和猫化敌为友,老鼠请来黄鼠狼给自己的女儿做媒,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猫。猫应允了,以为猫原谅了自己。于是老鼠择定吉期,敲定佳期,还偷了一只小虎头鞋充当花轿,高高兴兴把女儿送至猫窝。
谁知老鼠漂亮的女儿不仅没成功地成为猫幸福的新娘,反而嫁进了猫的肚子里。真是鼠算不如猫算。《老鼠嫁女的歌谣》有唱:“歌谣大红喜字墙上挂,老鼠女儿要出嫁。……看来猫咪最神气,我要与他定婚期。婚期定在初七夜,鼠女出嫁忙不迭,大红花轿抬新娘,鼠送
亲喜洋洋。新娘刚到猫咪家,猫咪一口就吞下。猫说新娘怕人欺,为保平安藏肚里。”
但《老鼠嫁姑娘》里另有说法,说是鼠王选定腊月二十四嫁姑娘。在鼠王为女儿大操大办喜事时,人们也在热热闹闹地忙着办年货,推磨舂碓,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没一个消停,搅得地下鼠王女儿的婚宴不得安宁,鼠王发怒:“人闹我一天,我闹人一年!”吃一堑长一智,吃了亏的人们,于是每逢鼠婚日都不再推磨舂碓……
“老鼠嫁女”这种祀鼠活动,以及由祀鼠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各种鼠婚故事、歌谣以及年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实质上都是对祀鼠活动的解释。自古以来,爱鼠的人似乎也不少。《清稗类抄》记载:“盐城有何姓才是其家主人自以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应该是不受欢迎的小动物啊,它何以成为人们奉祀或崇拜的对象了?一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古代的偃姓以鼠为图腾,《新编千家姓》和《新唐书·卷二一八》中有鼠姓。另外一些有关鼠的神话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汉族《十二属的传说》、彝族神话《葫芦里出来的人》、瑶族神话《谷子的传说》、畲族神话《稻穗为何像老鼠尾巴》等中有关鼠的崇拜,说的基本都是鼠有打开天地、化生万物的神通,在人类的起源上有
助于人类。这些传说,从侧面也反映出了鼠在古人的动物神崇拜中的地位。现今,“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民间也是被视为“吉祥物”贴在墙上和窗户上的。
之所以要在正月里奉祀老鼠,有人认为另有一个原因可能因为人们对鼠类旺盛繁殖能力的崇拜,因为“嫁女”日祀鼠行为以及以鼠婚故事和以这些故事为题材的年画剪纸艺术创造,含有原始巫术的意味,人们奉祀老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通过某种感应杜绝鼠患促成农作物的丰收,以及祛灾纳吉、子孙的繁衍等。只是这种目的隐藏在趋利避害的矛盾心态中。
现今,不少地方还保留着老鼠嫁女节,比如陕西凤翔的一些年画上还写着:“佳期百日庆回门,胆大老鼠来迎婚;三遇狸猫山后立,一口吞去命归阴。”湘西土家族织锦《老鼠嫁女》还织有巨猫居高临下神气十足地收受老鼠的贺礼的画面。
更有意思的,因为人们对老鼠的奉祀,石头也跟着沾了光。在老鼠嫁女节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人们都不可以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河南某些地方还会向石头焚香致敬。山东郓城等地则有抬石头神之举,以预示丰收,很是喜庆,情趣横生,这天也可以说是石头的生日。
中国的历史上的民俗文化丰富多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沉浸其中让人如沐春风。
鼠年趣谈:鼠被拟人化 “出入”名著中
农历戊子年快到了,生肖鼠勾起人们不少记忆。其实,很多中外作家笔下都曾写过鼠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好几篇写到老鼠的诗歌。其中最为人熟悉的是《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把大众憎恨不劳而食者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首《相鼠》也很辛辣,嘲讽那些寡廉鲜耻的人还不如耗子。记者检索《全唐诗》,含有“鼠”字的有193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笔下都提到过老鼠。唐代诗人曹邺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除了诗歌,古代文集中借鼠说事的也相当普遍。2200多年前,《庄子》中就有鸱得腐鼠的故事,隐喻深刻。《西游记》中的黄风怪,原是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鼠精,因偷了琉璃盏
中的清油,恐怕金刚拿它,畏罪逃到人间作怪。还有陷空山无底洞的那个女妖,一心想和唐僧婚配,被孙悟空查出底细:这个自称“半截观音”“地涌夫人”的家伙,原来是一只金鼻白毛老鼠精。
不光是中国,老鼠在外国的名著中也屡屡现身。《伊索寓言》中就有《老鼠会议》的故事,讲的是一只老鼠想出了给猫脖子上套铃铛的妙招,却不到敢去套的人选和办法。
鹿的寓意和象征虽然千百年来人们对老鼠的印象并不好,但一些名著中的“鼠”并非全是丑角恶人。《水浒》中有一个地耗星白日鼠白胜,此人着墨不多,但在智取生辰纲中卖酒下的言语动作却跃然纸上。清代的《聊斋志异》中有几篇以老鼠为主角的短篇写得非常精彩:《阿纤》写的是有情有义的人鼠相恋;《鼠戏》中则写的是驯鼠表演,十余只小鼠穿衣服、蒙假面,人立而舞,生动有趣。在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中,“五鼠”个个身怀绝技,勇猛无敌。而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生动地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故事的主角是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