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作者:清风明月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7年第07期
        魏晋年间,有七位士人,他们常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称他们“竹林七贤”。据说,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惬意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让后人津津乐道并纷纷效仿。
        “竹林七贤”虽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也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帮敢于冲破封建礼制、大胆崇尚自由的文人墨客。
        山 涛
        “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山涛出生于庶族,早孤居贫,但却十分有才华。《晋书·山涛传》曾记载:“少有器量,介然不。”他曾两次入仕,其间隐居山中20多年,安贫乐道。一直以来,
山涛在“竹林七贤”中是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低调做人,注重修砥德行,与嵇康、吕安非常友好,后来遇到阮籍,成为竹林之交。山涛40岁出山做官,官至吏部尚书。《晋书》有云:“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也就是说在武帝时山涛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才,都称“山公启事”。这对后世选拔人才影响颇大。山涛生前有诸多作品,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现存著作有《谢久不摄职表》《复让司徒表》《启事》《评嵇康》等。山涛之文平实质朴,不尚虚化,符合其为人的一贯风格。
        说起山涛,就不得不说与他契若金兰的嵇康和那篇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在听说山涛想举荐自己任大将军时,给山涛写了一封信,信中拒绝了山涛的好意。虽然政治立场相悖,但是二人的感情至深。所以,嵇康在赴死之前,让自己的儿女去投奔山涛,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巨源是山涛的字。
        其实,纵观山涛30余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不贪,举荐无私;贞慎简约,允正尽职;既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建议保持州郡武备,又能不阿附权势之争,敢于与贾充、杨骏等贵幸抗衡。他居高思退,仍不失青年时代的清正本。
        王 戎
        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人相比,王戎的家庭门第最高,年龄最小,崇尚《老》《庄》,倾心隐逸的热望最淡。几年的竹林欢饮畅谈,对王戎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为其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戎性本简约,22岁就入仕了,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总的看来王戎的政绩平平,并且还有颇多俭吝之讥。但是他在朝中声望一直不衰,晚年跟随晋惠帝出入危难之中,保持了清正重臣的节操。
        王戎擅长言谈而不擅长诗文,所以没有多少作品流传。
        向 秀
        向秀出生于官宦之家。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向秀颇具学者风采。他爱好读书,注疏《易》《庄子》,调和儒道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向秀以这样的思想基础随同嵇康与诸名士酣饮娱欢,别有一番情趣在胸。向秀的诸多著作已经丢失,仅存《思旧赋》和《难稽叔夜养生论》两篇。其文章平实简达,洒脱流畅,亦显竹林名士的特有文风。
        刘 伶
        刘伶在“竹林七贤”中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他为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性情高逸
而不善言谈;二是纵酒忘形。竹林名士均能豪饮,以刘伶为最。其他六人是以醒求醉,醉中尚醒,刘伶却是以醉求醉,似醒非醒,完全进入超脱世俗的意境。《晋书》记载,他经常乘鹿车外出,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后代文人墨客视刘伶为“酒仙”。
        刘伶纵酒狂放,却也是个吟诗作文的高手。他的作品《酒德颂》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心性和傲俗的节操,被视为刘伶纵酒遗形,放情肆志的自白书。
        嵇 康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以敢于明确反对司马氏的权威而引人瞩目。嵇康一直拒绝为司马氏效力,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嵇康的个性刚毅,在他的诗文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可以说,正是这种鲜明的个性,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犀利、明快的原动力,使得他的散文有气势、有锋芒,读来畅快动人而余味浓重。
        嵇康不仅擅长诗文,也精通音律,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合称为
“嵇氏四弄”,后又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他留下的《广陵散》已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可以说嵇康的琴声伴随了他一生,因为直到死的那一刻,他还是坚持弹完了《广陵散》。嵇康弘博清逸的情怀实在令人敬佩。
        阮 籍
        阮籍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三岁丧父,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他早期钻研儒学,立志建功立业。《晋书·阮籍传》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阮籍的诗歌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82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且颇具哲学风,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还擅长写文论、散文,也擅长弹琴。不仅如此,阮籍还是一个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
        由于时局的发展转变,阮籍的政治热情降温,转而寄情自然、崇尚老庄,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其他竹林名士相比,阮籍似乎多了一份压抑。他常常将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苦闷、彷徨与抗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他的诗文仅仅是心中巨大能量的有限宣泄,读来总有一种沉重感。
鹿的寓意和象征
        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无不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在当时的诗坛引起了强烈反响。
        阮 咸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阮咸自幼家贫,青少年时长期跟随阮籍,后来经过竹林名士间的数年交往,他逐渐养成了任达不拘、宏阔豪放的性格。阮咸一生中被人称道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洁的心志与放达的举止相结合的人生追求;二是妙解音律。
        受狂放行为的影响,阮咸不善作文,因此他在文学方面作品极少。现今仅存的只有《律议》和《与姑书》。文中思路清晰流畅,足见阮咸虽一生纵酒狂放,其神智还是很清醒的。同时,阮咸通晓音律,后人称阮咸为西晋的音乐家,并将其改制的琵琶称为“阮咸”。
        1000多年来,人们对于“竹林七贤”的言行或褒或贬,虽有不同,但都承认“竹林七贤”曾经对我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封建士人的行为准则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本栏目编辑 赵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