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体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都寄托着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它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方式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作品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著名音乐教育家周大风先生说:“音乐是很难用语言及视觉形象来作具体解释的,它只给人以总的印象,在感情上给人以享受。”幼儿界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老师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了。”但现在的主题教育,音乐似乎成了附属品,更有许多教师在教授歌曲、舞蹈、歌表演或给孩子欣赏音乐作品时,放不下过去的老观念老模式,把学会唱某首歌、学会跳某个舞蹈当作终极目标,忽视了情感这一音乐中的最主要特征,使许多孩子出现了爱唱大人的流行歌曲,唱幼儿歌曲时毫无表情,象念歌,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现状。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我认为应重视幼儿在音乐教育中情感的体验,使“情感是音乐的灵魂”真正得以实现。
一、 以欣赏为主体,以情感为重点
梁祝的歌词
周大风先生说:“在音乐教育中,应以欣赏曲目为主体,它符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本质。而最好的教材应是古今中外经考验的艺术作品。”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也说:“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孩子内心的感觉,这种感受声音的感情和生命的能力,是在反复听优秀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提高、完善起来的,它是学习演奏的基础。如果只是机械教条的教育,结果会与真正的音乐中的感情和生命相差甚远。”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我始终把握这一思想,以欣赏作为主体,以情感作为重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 上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一种以倾听为主的活动。但对于幼儿来说是“参加和行动”,多通过参与是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地投入倾听、感受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使他们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更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实践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课上,我参照许卓娅老师的教材,教幼儿欣赏《梁祝》主旋律。开始利用故事讲述的形式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涵,以图画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如何区分乐句,再让部分幼儿扮蝴蝶,部分幼儿扮美丽的花进行表演游戏。刚开始学习表演时,以句尾的重音来提示“蝴蝶”在一个乐
句处的停顿,而弹奏旋律时,流泻出音乐的美感,特别注重感情的投入。这样使幼儿即能感受、享受到优美的旋律,又能体会到游戏成功给他带来的快乐。许多孩子回家告诉父母:“《梁祝》的音乐好美好美,很好听!”班内有个很调皮的男孩,自从在幼儿园欣赏《梁祝》后,回到家常让妈妈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给他听,且常能安安静静听到最后,连他的母亲都感到惊奇。为此,他还去学拉小提琴。这就是音乐赋予的神奇的力量。
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先把歌词编成故事动情地讲给幼儿听,再让他们欣赏歌曲。欣赏过程中,有几个孩子竟听得趴在桌上哭了起来,听完后孩子们还一再要求:“让我们再听一次,让我们再听一次。”
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在教学之前,我总要反复演唱教授的歌曲,并从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出适合这首歌曲的演唱方法,然后在教学中用自己充满感情的范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美,激发幼儿想加入其中的愿望。在一次午饭前,我有一种很强烈的冲动想把那首好听的《小海军》教给幼儿,于是就利用十分钟的空隙在小朋友面前饱含激情地范唱了好几次,还边唱边动作,小朋友如痴如醉地听着,听着听着就有小朋友跟唱起来。于是我就放慢速度让小朋友跟上,我强他们强,
我弱他们弱,我激昂他们激昂……上课时,我又用图画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了其中的难点部分,这样,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并成为全班小朋友最爱唱的一首歌之一。教学中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就这份感情让小朋友感动,因而也就学会了。
3.慎重地选择优美的舞蹈、律动音乐把欣赏和动作完美结合起来。
好的律动、舞蹈音乐使人一听就有舞动的愿望,因而少了许多学动作中枯燥强迫的成分。有一次放录音偶尔听到了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德国民间舞曲《问候舞》的音乐,小朋友、老师不约而同都有想跳舞的冲动。于是我和孩子们边听边自编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就随音乐跳起了邀请舞。我并没有要求孩子的动作有多么准确,只想让孩子们在随音乐的舞动中充分感受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就这样,邀请舞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而在一次次快乐的邀请中,孩子们自觉地学会了绅士、淑女的邀请动作,学会了分辨乐句、间奏长短的技能,并从中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