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码转换;歌词语篇;动机
0 引言
语码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语码转换是指在一个对话或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对语码转换的定义,语言学家各有侧重。 Grosjean (1982年) [1]提出一个句段或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现象被称为语码转换。它指在同一次会话中,双语者或多语者在主体语言变体中嵌入另一种(或几种)语言变体。Gumperz(1982年)[2]认为会话语码转换是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交替使用,是熟练使用双语或多语的人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我国学者祝畹瑾(1992年)[3]认为语码转换是人们在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了两种或多种语言及其变体或者从一种语码到另一种语码。
语码转换是言语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作为特殊文本,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有其独特的动机。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流行歌曲中所涉及的语码转换动机。
1 huangling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语言学动机
歌词语篇与生活中自发随意的对话不同,它是作词人经过长时间的揣摩体会并结合受众爱好倾向创作而成。词中要表达的韵味,以及词的格律特点、作词风格都有其独到之处。对于现代流行歌曲中出现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也必定是作词人一番苦心的结果,其中是有章可循的。本文收集了103首含有语码转换的流行歌曲,经分析发现,歌词中采用语码转换的表达方式动机有六:
1.1 契合押韵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歌词在感情表达、形象塑造上和诗区别不大。但在结构、节奏上要受音乐的制约,韵律上要照顾演唱的方便,遣词造句上要考虑顾及歌者,体现听觉艺术。流行歌词一般是现代诗歌,想要音乐美,自然要朗朗上口,韵律明晰。
当汉语歌词不能既满足表情达意又体现押韵时,词人往往会借用其他语码来达到这种效果。
这种情况在含有语码转换的歌曲中还是比较多的,在此以一首典型合辙押韵的歌词给予说明:
当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女孩/ 遇到爱,不懂爱/ 从过去到现在/ 直到他,也离开/ 留我在云海徘徊/ 明白没人能取代/ 他曾给我的信赖/ See me fly/I am proud to fly up high/ 不能一直依赖/ 别人给我拥戴/ Believe me i can fly/I am singing in the sky/ 就算风雨覆盖/ 我也不怕重来…(《挥着翅膀的女孩》)[4]
这首歌词中,运用了严格的合辙押韵,每一个韵脚都采用了汉语韵母的/ai/, 英文采用high,fly,sky三个词作为韵脚,契合了整首歌词的怀来辙(/ai/),使歌曲韵律明晰,朗朗上口。倘若把这些翻译成汉语表达,则破坏了整首词的音乐美感。
1.2 便利表达
Gumperz(1982年)[2]提出语码转换有六大功能,其中引用功能居首。用外语或汉语方言来表达情感或传播外来文化是歌词中运用语码转换的一个重要的动机。这正是利用语码转换
的引用功能,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
1.2.1 原引歌名
在歌词中,为了表达的便利,作词人会提取外语歌曲中的主要元素来为歌词创作服务。如香港歌手林忆莲的歌曲《Better man》[5],直接引用Robbie Williams的同名曲《Better man》作为其歌唱曲目的歌名。Robbie Williams的歌曲中表达了对真爱的盼望,所以下决心成为一个更好的男人,而林忆莲恰是从女性的角度回应,唱出坚定自信且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女人心。
1.2.2 直接投射情感
很多采用语码转换的歌曲,原引外语或少数民族的语言来强化感情,从而保留了歌曲的忠实度。如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的作品《Amani》[6], 歌词如下: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他主宰世上一切 他歌唱出爱 他的真理遍布这地球/ 他怎么一去不返 他可否会感到烽烟掩盖天空与未来/ 无助与冰冻的眼睛 流泪看天际带悲愤 是控诉战争到最后伤痛是儿童 /我向世界呼叫/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Tuna Tak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这首歌曲是Beyond非洲行回来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感慨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无辜天真的儿童,呼吁和平。歌词中的外语是非洲国家肯雅的斯瓦西里语,大意是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呼喊。词中的外语是通过“呼叫”直接投射出来的,表达了战争中苦难人们的心声。
1.2.3 借用昵称
中文昵称与其他外语昵称的表达方式差异明显。有些外文(如英文)表达更直接,汉语更委婉含蓄。并且英文中对昵称的表达丰富多样,而汉语就相对单一。由于流行歌曲的受众体大都是年轻人,对爱人的称呼不会仅仅局限在汉语的含蓄表达里,但若直接将外语中的昵称翻译出来又略显唐突。因此大部分歌曲会借用外语中的昵称来表达情感。如孙燕姿歌曲《Honey》中用到 “honey”的昵称,范玮琪《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中的 “darling”, 王力宏《唯一》中的 “baby”,花儿乐队《Miss you》中的“my love”,等等。在收集的103首歌词语料中,这种借用现象占大多数(其中有21首歌曲借用昵称,占20.4%)。
1.2.4 言语的顺应语言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会对语言因素的各方面做出选择,如语言、语码、语体的选择。[7]语码转换对语言因素的选择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积极的语用策略,并结合受众的语言流行趋势,使歌曲表达更简洁明快。
如陈奕迅在《K歌之王》、《因为爱情》中使用了 “K”歌和 “CD”等词语,黄龄《High歌》中的 “high”, 等等,歌曲使用这些词语原因之一是他们音节少,易读写,此时语码转换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做出了顺应。另外,这些词在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地方,从而填补了语言词汇上的空缺。
1.3 规避禁忌
语言使用者是生活在社会体中的人,他们的行为时刻都受制于社会规约,包括言语行为。[3]处于对某个特定社会文化、习俗和规约等的考虑和尊重,人们常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歌词语篇也不例外,当遭遇不满或要抒发情绪但又要顾及颜面时,或者运用的汉语会刺激受众保守的神经时,词人就会使用语码转换来规避这种社会禁忌。如胡彦斌《超时空爱情》[6]:
我赶着牛在树下吃草/ 嘴里哼着贝多芬的圆舞曲/ 你穿着白碎花洋裙/ 赤脚踩在溪水里 噢sexy/ 我在进京赶考得江南雨季又遇见你……
在传统观念中,性的提及是非常忌讳的, “sexy” 对应汉语中的“性感”,这在汉语中是非常直接的表达,为了顾及女性的感受和对听众的礼貌和尊重,歌词采用英文的方式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禁忌。
1.4 强调作用
歌曲采用语码转换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对歌曲主题或主题词采用语码转换的形式来强调其特殊的重要地位,用求异的方式展现作者想要强调的思想。如:
爱情让人头昏/思念让人心疼/不用再问/我心里确定/你是我的(《真情人》[4]李玟)
歌词中,用英文的”number one” 代替中文的“第一名”,强调情人在歌者眼中的地位,倘若直接用中文表达,这样很容易将意思淹没于整首歌的歌词中。正式这种“求异”的手法使这样的表达变得新鲜特别,强调了“第一名”的意味,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
1.5 靠拢情感
语言学家Giles [9]的“言语适应论”提及语码转换的言语适应动机,用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来解释操双语者的心理状态。 语言靠拢是指说话人为取悦对方而对自己的语言或语体作出调整,使之与对方的语言或语体达到一致;语言偏离至说话人有意突出与对方在言语上的差别,选用与对方不同的语码。在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体现了言语靠拢的这一特征。由于流行歌曲的受众体多数是年轻人,受欧美和港台文化的影响,在日常口语中经常涉及语码转换,歌词创作者考虑到这点,将这一特征带入歌曲中,既增加了歌曲的时尚感,有靠拢了年轻人呢的言语特点。
如蔡依林的歌曲《Don’t stop》:
don’t stop, never give up/为爱情一个梦想/雨下得再大又怎样/开心地淋一场/dream up, falling in love/给自己一个想像……
“stop”, “give up”,“dream up”, “fall in love” 这些常用的英文口语经常出现在年轻人的对话中,歌曲采用这些常用英文口语正是结合年轻人的说话特点,在情感上和歌曲的受众靠拢,便于年轻人接受。
1.6 体现歌者身份
语言有三大功能:思维的工具、交际的手段、社会身份的标志(陈松岑, 1999:10)[10]。其中语言的社会功能传递着非语言的信息,即言语行为所折射出的语言使用者的社会信息,如社会关系、社会身份、语体特征、个性特征等。
1.6.1 歌者生活背景的体现
拥有海外生活背景经历的创作者在进行歌词创作时,会不可避免地采用他所熟悉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这是一种隐性的顺应过程。如王力宏是在美国长大的ABC, 所以不可避免地在他的大多数歌曲中都采取中英文语码转换的形式。
1.6.2 体现个性特征
能够很好的运用嵌入语来进行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可以体现创作者的个性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是歌者个性和素质的体现。如范玮琪《那些花儿》: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啦……去呀!/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where the flowers gone?/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where did they all gone?/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where the soldiers gone?/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where have all they gone?
歌词中插入大段英文,这些英文紧扣歌曲韵律,用问句的形式结合歌曲的主题,英文表达娴熟,体现范玮琪本身的英文素养和教育背景,同时也容易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2 结语
本文用详细的语料对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动因分析,总结出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使用语码转换的六大动机:契合押韵、表达便利、规避禁忌、强调作用、靠拢情感、体现歌者身份。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并不是歌词创作者的随意行为,而是一种正常的语言接触现象,是有因可循的。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对了解当今流行歌曲语言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