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鉴赏(200~300字)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鉴赏(200~300字)
这首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以滚滚长江开篇,集中描写了惊险跌宕的赤壁之景,突出江山如画,为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特别是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周公瑾出场做铺垫。本词昂扬的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下片中以“小乔初嫁”和“羽扇纶巾”来极力描写周瑜那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也暗暗表达了对这种将军的羡慕与渴望。在故国神游后,反观屡遭贬谪的自己,早生华发。自身的怀才不遇与周瑜的少年得志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种空漠感和人生虚幻感不由得涌上心头。最后采用吞咽法,欲说还休。发出人间如梦,要与江月共饮的感慨。一个胸怀宽广,善于自解自慰的词人浮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 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 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教学重难点:
学习写景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洪基唱)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连大词人苏东坡也敬仰周公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同学简单介绍苏轼。
因为上学期学习过苏轼的《赤壁赋》,学生已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直接学生介绍,
然后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补充:
苏轼在词上的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 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苏轼开创了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三,走进作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设计两个问题:
(1) 词的上阕写景,写的是什么景?请赏析“拍”“卷”等字的表达效果。
(2) 在三国众多的英雄豪杰之中,作者为何单单写“周郎”?你是怎样看待“人生如梦”的?
解析:(1)词的上阕主要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写的极其壮美。
“惊”的本意为“马骇也“。在这里,汹涌的波涛像受惊的战马那样奔腾,拍打着岸堤。排山倒海的波浪翻滚着,就像雪花一样,“卷起千堆雪”这一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一个“卷”字形象地写出了水浪的力度与气势。
(2)在三国众多的英雄豪杰之中,作者为什么单单写周郎呢?这是有深意的!因为作者当时已经45岁,还只是个团练副使的虚官,而周瑜20多岁就已经名满天下,统领东吴水军,将曹操的战船打的“灰飞烟灭”。这样一个年轻俊美的青年将领不正是很多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书生钦慕的对象吗?苏轼,此时被贬黄州,心情可想而知。
“人生如梦”是诗人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苏轼一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致君尧舜”、爱国爱民、建功立业是其最高理想。即使遭贬谪,他也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早生华发”之
慨叹纯属一种人之常情。“早生华发”的感叹是在诗人与周瑜的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苏轼的感伤是由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
四,落实背诵、默写,纠正错别字
五,课外推荐阅读,做好摘抄本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节选)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 “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无言的山水,去寻远逝的 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 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 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 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 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 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 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 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 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 的是想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 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 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
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 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 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第四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 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
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的人才
2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 这个景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
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