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施盛锋
1926年
2月,北海中学开始筹建并组成筹办委员会,委员有钟喜焯、钟仕芳、梁育光、吴炳荣、郭李琳、顾瑞、劳谦五、包国修、赵伯权等。
5月,筑好砖墙结构的校门,顶刻的校名是:“合浦县立第一中学校”(即当时学校名)。
7月,建校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向合浦县政府备案,筹办委员会改为校董会,由钟仕芳、吴炳荣、顾瑞、梁育光、庞锦邨、劳蒋晋(劳谦五)等任校董。县政府委派中山大学毕业的岑福祥为第一任校长,随即布告招生,考试录取了初中一年级学生一个班共50余人,另外还录取了一个预备班,学生共50余人。
夏,陈铭枢将军筹集资金于我校捐建“合浦图书馆”,1927年夏落成,由陈铭枢将军亲笔题写馆名。
1927年
春,岑福祥因病辞职,夏,劳宇楷来接任校长。
秋,我校再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和预备班各一班。上年招的预备班升为正式的初一年级,当年的初中一年级就有两个班。
10月4日,合浦县政府正式下达文件,批准我校立案。于是,我校便把这一天定为校庆日。
1929年
2月,冯道先到我校任教,并在自己家中创办了“绿波书社”,发售进步书刊,宣传、讲解革命理论。
夏,我校首届毕业班学生举行毕业旅行,途经廉州、钦州、防城到达东兴,并到越南芒街参观。
1930年
4月,在冯道先等人的陶冶影响下,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赵世尧、冯廉先、苏觉民、黄铸夫(黄裕兴)等发起建立“未明社”,阅读、学习有关马列主义等先进书刊。
司徒瑞祈秋,伍瑞锴接任校长,毕承英任教务主任,他们制订出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使学校工作开始制度化、正规化。
7月,首次招高中班(只招师范科一个班,没有招普通科),高中学生都要进行军事训练。
1931年
9·18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我校学生组织宣传队到北海街头宣传抗日,并捐款支援慰劳东北义勇军。
秋,商人及华侨捐建意大利式教室两个,全校师生向社会募捐筹建大礼堂。
1932年
8月,伍瑞锴离校接掌廉州中学,我校校长由毕承英担任,庞林晖任教务处主任。
1933年
6月,国民党当局下令北海警察局查封“绿波书社”,冯道先被迫离校,出走广州。
暑假后,徐光耀来我校接任校长。
秋,赵世尧、冯廉先等组织“新哲学研究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哲学及进步书刊。
冬,林施、庞文隽、卢传义等组织“静励斋读书会”,传播马列主义。
1934年
我校按上级要求进行“礼义廉耻”四维教育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教育。
上半年,“未明社”多次上街头张贴革命小报、文件。下半年,“未明社”成员分头进行社会调查工作。
秋,我校大礼堂竣工启用。
1935年
夏,我校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并发起放电影募捐活动,募捐支援慰劳绥远抗日将士。
秋,我校学生发出通电,响应“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上街宣传演讲和示威游行。
1936年
春,徐光耀离职,由庞林晖接任校长,陈平达任教务处主任。
6月,以赵世尧、苏觉民为核心的我校学生,掀起打倒陈平达,反对奴化教育会考制度的斗争。10月,赵世尧离开北海到广州寻中国共产党,不久入党,走上革命道路。
双十二西安事变,我校进步学生以大字报形式把这一消息和外国通讯社发表的张学良抗日救国主张张贴在北海街头。
1937年
春,劳开连接替庞林晖任校长。
11月至12月间,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我校各班都纷纷组织读书会,互相借阅进步书刊。
1938年
2月,赵世尧返回我校,在进步学生中发展中共党员,成立“合浦一中支部”,第一批党员有庞文隽(庞自)、郭李晃(郭芳)、谢祖佑(谢王冈)、利培源等四位同学,谢祖佑(谢王冈)任支书。
7月,校长劳开连离职,合浦县政府委派叶天一接任。我校党支部领导反对叶天一任校长的斗争,迫使当局撤消叶天一的任命,改派县教育科长周胜皋来我校接任校长。
9月,通过庞继业(庞达)老师(1937年春来我校任教)引荐,共产党员陈任生、韩瑶初、严福远、赵世尧到我校担任教员。
11月,涠洲岛沦陷后,我校被迫撤离北海,一部分迁到偏处合浦县境北部山区的小江镇长塘山的宋氏宗祠五大房处建立分校;一部分迁到合浦县城廉州镇附近的大石屯韩氏宗祠建立另一个分校。
1939年
秋,时任校长并兼任合浦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周胜皋迫令解散共产党活动较多的长塘分校,全部迁回大石屯分校合并上课。
11月15日,日寇登陆钦州进攻南宁,以我校师生为主组织的合浦战地“服务团”参加了各种进步活动。
1940年
暑假,大石屯分校迁址到合浦县城廉州镇南郊的平田村李氏宗祠。
1941年
日寇进攻北海,廉州紧急疏散,我校开始停课。一个星期之后,日寇撤离北海,我校立即复课。
1942年
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到合浦视察,李汉魂到我校对全体师生训话。
我校男女篮球队在汉魂杯男女子篮球赛比赛中双双获得冠军。
1943年
我校男女篮球队在“八区专员杯”男女子篮球比赛中双双获得冠军。
1944年
国民党当局组织“远征军”到缅甸协同盟军对日寇作战,我校有十几名学生报名,学校组织了欢送会。
秋,合浦县政府教育科委托我校招收一年制的高中简易师范科一个班。
8月,在北海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一个班,在原校上课,称为“北海分班”。
12月中旬,日寇从南宁取道钦州、合浦一带向雷州半岛方向撤退,合浦众紧急疏散,我校平田分校被迫停课。日寇过境几天,我校随即复课。
1945年
8月,我校继续在北海原校招高一新生一个班,初一新生一个班,北海分班就成了北海分校,负责人为钟镇浦。平田分校是我校的校本部。
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当晚合浦县城廉州镇举行盛大的彩灯游行,庆祝抗战胜利。我校师生扎出各式各样的大小彩灯,参加游行。
秋,钟心接替周胜皋任校长。
1946年
春,石伟接替钟心担任我校校长。
夏,在北海富商黄子贵的帮助下,石伟校长偕同旅越华侨裴润贵到越南海防市向旅越华侨进行募捐,筹资修建校舍。
秋,校本部迁回北海原址。
12月,广东省第八区运动会在合浦举行,我校获足球赛冠军。
1947年
冬,我校进步学生在校内办工人业余夜校。
1948年
春,石伟去职,杨超兰接任校长。
1949年
9月,我校奉县政府的指示,将校名“合浦县立第一中学校”改为“合浦县立第一中学”。
12月4日,北海解放,我校部分师生上街涂抹掉反动标语,再写上“欢迎南下解放军”等大字墙壁标语。
12月7日,北海军政委员会主任谭俊(即谭锡裕,我校校友)等领导派彭景超同志为驻我校军代表,军代表指定苏善卿、郑若望、黄文楷、麦日晃等老师组成校务委员会。
1950年
1月,北海军政委员会任命韩瑶初担任我校解放以后的首任校长,彭景超为副校长。
1月底,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合浦县人民政府发起的1949秋季征粮工作,于2月底胜利完成秋征任务。
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海工作委员会筹备处成立,由我校军代表兼副校长彭景超任书记,何家英任副书记。4月底在我校建立青年团支部,学生冯祖毅任支部书记。6月底,我校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创刊团报——《青年园地》。
9月底,我校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队部,学生蔡昭惠任队长,吴廷贯老师任辅导员。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我校全体师生参加当天上午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全市庆祝大会。
11月,我校师生积极展开抗美援朝的宣传活动。
1951年
年初,北海行政建制与合浦脱勾,独立建市,我校奉命把校名改为“北海市中学”。
2月底,市文教科决定把北海市私立新民中学(原名北海私立旭初中学)并入我校。
4月,我校根据市总工会的指示建立了中国教育工会北海市中学基层委员会。
下半年起,北海行政建制划归广西省管辖,我校更名为“广西北海中学”,并被定为省
10月,我校师生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踊跃捐款,并参加我市为此演出大型歌剧《赤叶河》售票筹款的演出活动。
1952年
北海市委建立政治学习委员会,我校建立了学委分会。
7月,全国建立高等学校招生统考制度,我校今年的高考毕业生到南宁投考,成绩突出。
8月,校长韩瑶初离任到广西革大学习,学校全面工作由彭景超副校长负责。
9月,廉州合浦第一中学和南康合浦第三中学不招高中,其高二年级学生全部拨入我校升上高三年级学习。
1953年
上半年,广西教育厅厅长陈此生到我校礼堂对全校师生作报告。
3月3日,市府委派刚从上海调来北海的中国民盟重要成员黄半文担任我校第一副校长。
1954年
2月,黄半文调往南宁,市府改派陈铭樵担任我校第一副校长。
3月1日~7月30日,北海中学试行“体育锻炼标准”工作计划。
4月初,我校组织“广西省北海中学合浦游行团”的大型春季游行活动。全校师生徒步60华里,到合浦和廉中、合浦一中师生交流联欢。
10月,我校中共临时支部建立,阮明新任支书。
1955年
2月16日,副校长王培生到南宁党校学习,市府调甘文诏来校任第二副校长。
5月1日,国际劳动节,我市举行田径比赛,我校师生参加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许多项目破市、校纪录。
5月13日,教育部公布“中学生守则”,我校组织师生学习。
6月,北海行政建制归回广东省。我校奉命把校名改为“广东北海中学”,仍为广东省重点中学之一。我校党支部书记阮明新他调,王培生从南宁学习回校任党支书。
7月暑假,我校根据北海市党委指示,集中全校教职工进行运动(即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
9月,我校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的意见,要求教师减轻课外作业,取消学段考试,取消5级记分制,仍采用百分记分制。
10月,我校教工会组成北中教工足球队,参加北海市职工足球锦标赛荣获冠军。
1956年
6月,我校在垌尾村一带征购水田6亩和旱田8亩,建立一个教学实习农场。
我校用省教育厅的拨款6500元建设一个实习工厂。
上学期结束时,我校根据市府的指示,拨出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共6个班,拨出教职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增办北海市第一初级中学(即现在北海市第一中学)。我校领导班子同时调整,陈铭樵调离我校,王培生升任第一副校长。
9月,上级批准我校建立基层团委会,马剑虹任书记。同月,我校4位教师上调广州高校任教。
1957年
1月20日,民盟广东省委到北海建立和发展组织,在我校召开座谈会,北海市委书记张克新和统战部长彭福同参加了会议,其后设立民盟北海市支部筹委会。2月24日,筹委会在我校召开全市盟员大会,正式成立民盟北海市支部。
9月初,第一副校长王培生调离我校,陈增忠接任第一副校长兼任党支书。
11月中旬,我校罗远秀副校长陪同教育部总顾问、苏联教育专家纳乌莫夫等前往海南
11月18日上午,一位苏联专家在市委书记陪同下参观我校科学馆。
1958年
4月,我校开展勤工俭学。市委批准拨给我校北背岭一带的五千亩荒地作为我校建立第二农场。
9月初,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健全了学校民兵团组织,开展军事体育训练。
下学期,我校勤工俭学成绩突出,专区在我校召开“合浦专区教学改革勤工俭学评比会议”,我校被评为专区红旗学校。
1959年
2月,学校领导向全校发出开展“七好青年,八好团员”运动的号召。
3月13日,我校成立了“广东北海中学文艺创作委员会”。
3月28日,国务院发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的命令,我校全体师生特别举行了声讨叛乱分子的座谈会,坚决拥护国务院的平叛命令。
1960年
春,由吴廷贯编舞,吴廷贯与黄与干共同作词创作的舞蹈《妇女一号》、《合浦珠还》,出国到越南海宁省演出。
2月,新学期,学校和教研组制订出培养新教师的计划,新老教师互相挂钩,订出师徒半年合同,运用各种办法提高新教师素质。
9月,我校开始进行“中学五年制”改制试验。
1961年
上学期,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我校进行各项改进工作。
9月,高、初中一年级新生停授俄语改授英语。
1962年
上学期,把全期时间分为四个学段开展教学工作,组织班主任学习《广东省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班主任工作条例》(草案初稿),同时恢复体育课。
6月,美蒋制造海峡紧张局势,我校组成战备宣传队到近郊进行战备宣传。
下学期,学校加强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其间放农忙假,全校师生都下乡参加劳动并访贫问苦。我校美术老师董苏的版画《探亲记》参加了广东省、天津市的版画联展并到日本、苏联等国展出。
1963年
3、4月,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
9月,我校进行工资调整,教职工的工资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
9月中旬,我校民兵团调整机构,健全组织,加强建设。
10月,我校把解放路后门改成正大门并修建新校门牌楼。
我校根据上级指示,利用课余时间在高中部学生实行军事训练。
1964年
上半年,北海市开展“五反”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工作,市委决定我校作为教育战线重点试点单位。
10月,按国务院的指示,北海行政建制从“镇”改回“市”,直属湛江专区,我校全称“北海市北海中学”。
10月,我校师生开座谈会欢呼我国第一颗核弹爆炸成功。
1965年
上学期,我校拟定出十六字新校风——坚决革命,勤奋学习,艰苦劳动,自觉守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