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基尼亚尔《符腾堡的沙龙》中水之遐想追溯本源
帕斯卡·吉尼亚尔(Pascal Quignard)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与散文家,其作品独特的风格与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他成为当代法国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基尼亚尔的作品已吸引了法国各方评论家的注意,然而,中国文学评论界对这位作家的关注至今甚少,除了一些对基尼亚尔的简要介绍和概述性文章,对其作品与思想深入探讨的研究在国内仍寥寥可数。《符腾堡的沙龙》(Le Salon du Wurtemberg)是基尼亚尔发表的第三部小说,并由此开始为读者所知。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围绕地点展开记叙的主人公的回忆录,但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我们觉察到萦绕在作品中的众多各式“水”的意象。本论文运用主题学批评(critique thematique)方法,通过对作品中“水”意象的分析,明晰作者的深层创作动机,揭示作品的深层结构与意义,从而打开作者的意识世界,寻作品之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参照了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的《水与梦——论物质的想象》一书,以期更好地建构“水”元素的意象网络。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依据小说中“水”意象的不同特质,将它们归并和极化为“流动易逝的水”、“反射的水”与“渗透的水”三个极,展示作品中存在的一个阴暗的“水”的空间。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则着重分析“水”作为爱的载体在作品中的显现,通过对小说中情欲之水与母爱之水的探
究,分析“水”意象的象征意义。“水”不仅能够撩拨欲望,在某些情境之下也能如母亲一般予人以抚慰和保护。
马凡舒服装掉落图这是因“水”本身能让人重温在母体内的感觉,“水”也因此指向原初。因此,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透过构建出的“水”的世界,探寻作品的源头。儿时母亲的抛弃对主人公影响巨大,他如同溯源的鲑鱼一样终其一生都试图回到原初,探寻母亲抛弃他的缘由。
然而他寻的过程也如同水的命运一样,是一个循环,重复着“抛弃”这一动作。事实上,在这个呈环状的“水”世界中,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他的寻注定是无果的。出生在法德边境的符腾堡地区,主人公的不幸在他出生前就已被谱写,对自身身份的不确定与不安全感让这个“水”世界被阴郁笼罩。
本文试图通过重构作品中的“水”意象网络,探究其与作品主旨内涵间的关系,为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