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拆迁事件
在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市内,有一个人口32.6万、面积699.2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嘉禾,该县2000年7月曾因一个考场40%考生作弊的“高考舞弊案”而震惊全国。然而,2004年5月,就在被取消高考组织权两年又刚刚恢复高考组织权的两个月后,该县又因在一招商引资项目中为促进县城房屋拆迁而制定了所谓“四包两停”政策而再度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因此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背景:“小康县”的选择——招商引资发展嘉禾
地处湘西南偏远地区的嘉禾县1998年成为郴州地区第一个也是至今惟一的一个“小康县”。而“小康县”的光环并没有给嘉禾人带来自豪感,相反使他们感到尴尬。时至今日,这个“小康县”尚无一条高等级公路。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影响了嘉禾与外界的联系,该县的商业经济十分落后。加之“高考舞弊”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该县的经济一直停滞不前。2003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嘉禾县委领导宣布:在全(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42项综合评价指标中,嘉禾县有24项指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列倒数第一。2003年,嘉禾全年可用财力仅9000多万元,却要养活8900多人的“皇粮大军”,仅工资一项就要花去
7500万元。从1998年至2002年,嘉禾县每年年底都要从外面借钱才能按时发放干部工资,度过“年关”。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成为嘉禾县委、县政府的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为加快嘉禾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资发展嘉禾”的发展方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资、外力、外脑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鼓励机关干部外出招商引资,并且在一段时间里,“项目上,干部上;项目下,干部下”成为嘉禾发展的“口号”。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珠泉商贸城项目一路上马。
珠泉商贸城项目
累计投资达1.5亿元的珠泉商贸城项目,是嘉禾目前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嘉禾历史上第一个投资过亿元的建设项目。2002年9月前,嘉禾县政府向原国家国内贸易局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发函请求将珠泉商贸城列入全国50个商业网点示范项目。2002年9月13日,原国内贸易局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向嘉禾县政府下发“商网字[2002]05号”公函,同意将珠泉商贸城列为全国50个商业网点示范项目之一。2003年元月,此项目在嘉禾县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此后获郴州市政府批准成为全市重点工作,2003年7月,该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选址在县城核心地段人民路、中华路,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原珠泉农贸市场扩大一倍,
新增步行街、以珠泉亭为中心的广场、中华日用百货市场等。工程总占地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开发商除了计划进行旧城改造、房地产建设外,其核心项目就是建起一个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大型商贸城,即珠泉商贸城。经过论证该项目预计每年能够带来1000多万元的税费收入。由于该项目在嘉禾县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涉及拆迁居民1100多户,动迁人员达7000余人,拆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团体20余家。
对这一投资过亿元的大型项目,嘉禾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为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周余武任顾问,县长李世栋任总指挥。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县政法委书记周贤勇任项目拆迁负责人。后来,为加大工作力度,又成立了6人工作组,领导和协调珠泉商贸城建设工作。然而尽管如此,珠泉商贸城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何启南
“四包”“两停”政策
珠泉商贸城项目建设伊始拆迁工作就陷入了重重困难。原珠泉农贸市场本来是一个城郊自然村,在农田变了房子和市场后,许多失地村民的谋生手段就是靠一把刀——杀鸡宰鸭零卖赚些辛苦钱。要建的新市场尽管豪华气派,拆迁补偿标准也不低,但这些以市场为生的拆迁户
们既买不起新的安置门面,也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所以他们提出了种种理由不愿搬迁。为使项目拆迁顺利完成,2003年8月7日,嘉禾县委、县政府办联合下发“嘉办字[2003]136号”文,要求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做好珠泉商贸城拆迁对象中自己亲属的“四包”工作。所谓“四包”是指,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补偿评估工作、包签订好补偿协议、包腾房并交付各种证件、包协助做好妥善安置工作,不无理取闹、寻衅滋事,不参与集体上访和联名告状。同时,对不能认真落实“四包”责任者,将实行“两停”处理——暂停原单位工作、停发工资,并“继续做好所包被拆迁户的所有工作,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对纵容,默许亲属拒不拆迁、寻衅滋事、阻挠工作的,将开除或下放到边远地区工作”,“136号文件”同时还规定:凡本单位有被拆迁户亲属的,必须督促其按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做好“四包”工作。各单位被拆迁户亲属拆迁工作落实情况,将列入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本单位被拆迁户亲属完不成“四包”工作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该单位党政一把手的责任。
2003年嘉禾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四包”“两停”政策的红头文件后,曾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除了“清查”县公职人员与拆迁户具体关系并制表外,还将县政府各部门领导与拆迁房“结对子”负责做工作。嘉禾县政法委书记、拆迁工作负责人周贤勇多次在当地电视台新闻中宣讲“拆迁工作的重要性”,一位拆迁户录下的电视录音上有这样的话:“拆迁是政治
任务,拆也得拆,不拆也得拆!”
2003年12月14日,嘉禾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拆迁动员大会,在会场外悬挂的横幅上写着“谁不顾嘉禾的面子,谁就被摘帽子;谁工作捅不开面子,谁就要换位子”;还有一条横幅写着“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
据粗略统计,从2003年7月份“四包”“两停”政策出台到2004年5月,嘉禾县先后有160多名公职人员因其亲属是拆迁户受到牵连。这160多位与拆迁户有亲戚关系的公职人员陆续接到了县里下发的《督办卡》,这些《督办卡》上盖有县委书记周余武和县长李世栋的姓名章。其中至少有6至7名因为其亲属对拆迁提出质疑或拒绝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而被调离原工作岗位。原本在嘉禾县车头中学教英语的教师李小春因没有做通其父亲的拆迁工作,被调往远离县城的普满中学。为不影响丈夫的前途,28岁的李小春与在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离婚。同日,她的李红梅与夫——嘉禾县委办公室的一位秘书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离婚,并且同为教师的李红梅也接到一纸调令,从县城的珠泉小学下调石桥乡。在嘉禾,最终受到处理的老师并非仅李小春妹。54岁的李翠凤曾任职于县城尊崇完小,已有34年教龄,同样因为未按时完成“四包”任务,2004年4月19日被调往广发乡。与她们有相同命运的还有拆迁户李
国雄的几位亲人。实行“四包”“两停”之后,李国雄的大妹妹李艳秋被从县城的工商所调到了一个偏远乡镇的工商所,同时也与身在县机关工作的丈夫离了婚。因为没做好自己妹夫的工作,李国雄妻子的哥哥李祖坤——县计划局的一名领导被撤职。同样,因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使自己的夫、拆迁户李勇签订拆迁协议,郑纯兵被撤去了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职务。
嘉禾县政府的做法也引发一些众的上访。2003年10月30日,湖南省建设厅曾向郴州市房产管理局下发过如下公函:“嘉禾县陆水德、李中林、李干德、李永德、李土亮等到北京、省会上访,反映嘉禾县在珠泉商贸城项目建设中存在违法拆迁、侵害被拆迁人权益的行为。请你局认真调查事实,依法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将有关情况函报我厅。”但2004年5月嘉禾县政府向余下的拆迁户下发强行拆迁通知——5月10日将对拆迁户停水停电;5月15日如有任何个人不在协议上签字,将实施强行拆迁方案。此前的4月21日,嘉禾县政府对拆迁户李会明房屋实施,县人民法院出动200多人参与行动。当天,李会明、李爱珍夫妇和陆水德三人站在房顶上抵制拆迁,被警方带走,数天后,三人均被处以拘留,罪名分别为“暴力抗法”和“妨碍公务”。李会明之子李湘柱,原广发乡政府公安特派员,因未完成“四包”任务也被免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