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是临床产科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中有20%左右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在反复流产之后,容易导致患者并发出现盆腔感染症状,最终可能到出现不孕症[1]。研究分析本次过程中对对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应用IVF-ET法与异源淋巴细胞免疫联合进行的临床效果,临床可帮助拓宽对习惯性流产且伴有不孕症的患者进行的方法,以便临床对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扭转,使该类患者的能够远离不孕症和各种并发症。现将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范玮琪怀孕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256例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 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3~37岁之间,平均年龄29.3岁;该组研究对象的患病时间主要分布在1~10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4.2年;B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28.7岁;该组研究对象的患病时间主要分布在1~8年之间,患病时间平均为3.8年。所有患者在接受前均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且予以确诊。在自然资料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将研究对象中256例患者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 组和B组,平均每组12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B 组患者采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与IVF-ET法联合进行。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效果、实际临床周期、经过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期间患者出现的由于方式所导致的并发症、结束一段时期后病情再次复发情况、患者对临床效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1.3疗效评价
成功:患者后已经成功怀孕,且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失败:患者后已经成功怀孕,但怀孕的时间不足半年[2]。
1.4数据处理
整个过程中将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处理方式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2结果(表1)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A组患者后的病情好转效果明显低于B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该组患者经过后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晚于B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实际临床周期明显长于B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
学差异意义(P< 0.05);该组患者对临床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该组患者结束一段时期后病情最次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该组患者期间出现的由于方式所导致的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高于B组患者,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情况比较[n(%)]
3讨论
目前临床对患有习惯性流产的患者进行免疫的方法主要包括异源淋巴细胞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输注、抗凝等几种[3]。最近的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后发现,患有习惯性流产的患者A组
B组
P值
128
128
88(68.75)
109(85.16)
<0.05
40(31.25)
19(14.84)
<0.05
组别例数成功失败
异源淋巴细胞免疫联合IVF-ET伴不孕症的
习惯性流产128例分析
解淑琼于建敏李秀苇
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266200
[摘要]目的对应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与IVF-ET法联合对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的临床效
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256例病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平均每组12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B组患者采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与IVF-ET法联合进行。结果B组患者后的病情好转效果明显优于A 组;实际临床周期明显短于A组;后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期间出现的由于方式所导致的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结束一段时期后病情最次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对临床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应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与IVF-ET法联合对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异源淋巴细胞免疫;IVF-ET;不孕症;习惯性流产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2)05(b)-0169-02
(下转第171页)
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会显著增高,采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后没有再次出现流产的患者的机体TNF-α的含量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表现。但是采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与IVF-ET联合的方法对继发出现习惯性流产的患者进行的临床报道目前还不是十分多见[4]。
目前IVF-ET是临床对患有不孕症的患者进行的一种最常用和有效手段。我们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超促排卵处理后发现,其卵巢的实际反应能力与一些非习惯性的流产患者非常相似,取得的卵子数量和
受精率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临床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也与采用其他疗法进行的患者没有任何差异。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与习惯性流产有关的免疫因素不会对卵子的质量和胚胎发育情况造成任何影响[5]。有关临床文献报道显示,反复进行IVF-ET失败的患者血清的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会明显增高,这一现象提示患者体内的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会对IVF-ET的成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IVF-ET法本身也可以作为临床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对排卵获得多个卵子进行促进,从而对出发育潜能更好的胚胎进行准确筛选。
总而言之,应用异源淋巴细胞免疫与IVF-ET法联合对伴有不孕症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扭转,方法非常安全不会出现任何并发症,防止患者病情再次复发。
[参考文献]
[1]梁宪生.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因素与免疫[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
册,2008,14(11):192-193.
[2]任平,章晓梅,严新民,等.淋巴细胞培养后免疫原发性习惯性流产
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1(13):284-285.
[3]林其德,赵爱民,周涵春,等.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主动免疫[J].中
华妇产科杂志,2009,31(16):355-356.
[4]方林琴.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18
(17):105-106.
[5]Gharesi-Fatd B,Zolghadri J,Kamali-Sarvestani E.Effect of leukocyte
therapy o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feron-gamma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Am J Reprod Immunol, 2009,59(13):242-243.
(收稿日期:2012-04-25)
环形成,与多数文献报道只有亚急性及慢性期血栓有侧支循环形成不一致,与唐杰、温朝阳等的报道相一致[2]。32例血栓的回声、管腔大小、血流充盈程度等均随病程不同而发生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鉴别诊断如下。
①急性与慢性血栓相鉴别:急性血栓呈无或低回声、均匀,血栓边界平整,静脉内壁平整,静脉管径扩张,管壁粘附性弱,可有血栓漂浮征,无或少量血流信号;慢性血栓呈中强回声、不均匀,血栓边界不规则,静脉内壁不规则,静脉管径缩小,管壁粘附性强,无血栓漂浮征,,血流信号再通后较多。
②静脉与动脉血栓相鉴别:静脉血栓的管腔两端与静脉相连,血栓在静脉内,其内血流呈静脉频谱,管壁无三层结构,无硬化斑块;临床表现肢体水肿、皮温升高、脉搏存在;而后者管腔两端与动脉相连,血栓位于动脉内,内壁上可有多发斑块,其内血流呈动脉频谱,临床表现肢体瘪缩、皮温降低、脉搏消失。
③深静脉血栓与浅静脉血栓鉴别:前者位于浅筋膜之下,血栓的静脉周围有伴行动脉,后者位于浅筋膜与皮肤之间或被浅筋膜包围,周围没有伴行动脉。
应用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检查前将仪器调整好,如探头频率、仪器设置、取样框方向、取样线角度等。
②熟练掌握下肢血管解剖的基础知识及血管超声检查技术,牢记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③检查时结合病史及临床特征,确定重点检查部位,并注意与健侧对比。
④肥胖或水肿等客观因素影响灰阶成像质量是无法避免的,结合应用彩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改善诊断效果。
⑤注意探头加压试验,探头施压力量要适当,否则,过度用力加压可导致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对于新鲜血栓,则应避免探头加压。
⑥小腿深静脉血栓是超声诊断的难点,应用恰当的检查方法(前文已述),提高显示率。
综上所述,彩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无创、可重复、实时,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锦友,陈翔,邓乐勇.下肢静脉血栓的彩多普勒超声诊断[J].临床
超声医学杂志,2006,8(12):760-761.
[2]唐杰,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的彩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0:252-254.
(收稿日期:2012-04-26)
(上接第169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