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戏剧与影视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2
一、单选题(共30题)
员工培训内容1.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_____和_____,必须通过_____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
A:生物冲动;心理冲动;游戏冲动
B: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
C:生物冲动;心理冲动;感性冲动
D:感性冲动;理性冲动;生物冲动
【答案】:B
【解析】: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
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不自由的。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即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2.木乃伊情结是()借助精神分析解释电影起源的一种阐释。
A:巴赞
B:戈达尔
C:阿斯图
D:奥逊
【答案】:A
【解析】:木乃伊情结是巴赞借助精神分析解释电影起源的一种阐释。巴赞为研究电影起源的心理,追溯到雕刻和绘画的起源。他认为人有永久性保存自己尸体的驱动。涂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个雕像。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他们起源于一种愿望,是一种原始中国 诺贝尔文学奖
需要。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巴赞认为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
3.下列哪项不属于变调现象?()
A:上声变调
B:去声变调
C:“一”的变调
艾玛沃特森街拍D:“不”的变调
【答案】:B
【解析】:
4.以下属于卓别林的作品是()。
A:《历劫佳人》
B:《第三人》
C:《公民凯恩》
D:《摩登时代》
【答案】:D
【解析】: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1977),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他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2月25日上映。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
、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ABC三项都是奥逊·威尔斯的作品。
5.第一部以古典名著为题材拍摄的电视剧是()。
A:《关公》
B:《诸葛亮》
C:《东周列国志》
D:《武松》
【答案】:D
【解析】:山东版《水浒传》中的《武松》根据《水浒》有关故事情节改编。内容包括“景阳岗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身陷都监府”“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等主要情
节。《武松》也因此成为了第一部改编自古典文学作品的电视剧。
吴亦凡116张聊天记录6.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称为()
A:传播媒介
B:传播主体
C:传播效果
D:传播活动
【答案】:A
【解析】:值得推荐的好书
7.空镜头又称(),即画面内不包含人物,只表现景物。
A:表现镜头
B:景物镜头
C:间隙镜头
D:背景镜头
【答案】:B
【解析】:
8.美国导演乔治。库克改编自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哪部作品,拍摄了《窈窕淑女》?()
A:《芭芭拉少校》
B:《卖花女》
C:《苹果车》
D:《华伦夫人的职业》
【答案】:B
【解析】:《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是华纳兄弟影业于1964年出品的歌舞片,由乔治·库克执导,奥黛丽·赫本、雷克斯·哈里森、杰瑞米·布雷特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剧作《卖花女》(Pygmalion),讲述下层阶级的卖花女被中产阶层语言学教授改造成优雅贵妇的故事。
9.演员在想象中用内心的视觉看到与剧本情境及角生活相应的视觉形象的能力,称()。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A:“舞台真事”
B:“内心视像”
C:“情感虚构”
D:“角化身”
【答案】:B
【解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论“想象”时提出,用有魔力的“假使”为
手段,把演员引进想象的领域。“假使”与“规定情境”是作者的虚构,演员的任务就是把它变成艺术的“舞台真事”。“假使”能诱导想象,使其活跃起来。舞台想象中常包含着幻想、甚至空想的内容,但一切想象基本上都是从生活出发的,想象的基础是自己经历过的知觉形象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在头脑中经过联想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来。演员在想象中用内心的视觉看到与剧本情境及角生活相应的视觉形象的能力,称“内心视像”,用这种技巧编制成像影片一样不断的内心视像线能激起相应的情绪体验。要使表演有机生动,舞台想象必须依据生活逻辑,也要合乎舞台艺术的逻辑顺序,沿着剧情发展和人物行动线的轨道进行,并在舞台上与对手的相互影响过程中有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