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A股市场由于不具备完全性,因而,中国A股市场不具备有效性。对其有效性的检验得出“有效”或“弱有效”,是靠不住的,并不能得出中国A股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结论。因此,要提高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须从改革A股发行机制,改革分红政策等层面来进行完善。
一、中国A股市场效率性问题的研究与划分
中国A股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中外金融学学者中最有争议和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新古典经济学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四种类型。 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垄断的程度越高,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市场的效率也就越低。从中国A股市场来看,“有形的手”是一种政府变相的垄断措施,如印花税等税收、T+1交易制度、分红制度兑现不兑现等,都对中国A股市场涨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获得可能的干预的收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效率的代价。这在我国A股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中国A股市场的效率特征和表现
中国A股市场是中国现实生活中最接近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类型,比如:A股股票的标准化使市场具备了产品的同质性、大量性;A股交易者众多;A股股价信息的流动极为迅速等有利条件; A股资金的流动也具备了实现资源自由流动的条件。由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A股交易如T+1制度等或多或少的管制及其交易资金的特殊性,资本流动的不受限制和信息的完全性很难做到,中国A股的自由流动和垄断政策的消除是金融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思路:萨缪尔逊(1965)做了一些解释。罗伯茨(1967)从信息和价格反应的角度出发,将股市效率划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形式。他们的解释及其思路在中国A股的市场实践中并不完全适用。因为中国A股市场从设立之初,突出的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私企股份制企业是很难公平参与中国A股市场上市融资的。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A股市场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和小额投资者的信心;从过去的政策实践来看,中国A股小额投资者亏损累累,没有得到很好的股东权益保护。而从微观角度而言,中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与具体的投资策略密切相关,从过来的中国A股投资市场的小额投资者来看,因为中国A股很多股票很少有红利分配,很大一部分小额投资人抱有博取短期差价的投机策略。
三、对我国中国A股市场效率问题的分析和检验
对我国中国资本市场而言,信息和竞争并不是完全的。中国A股市场本身至少存在如下的不完全性:
1﹒大小非:我国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也存在“大小非”问题,导致同股不同权。还有大非流通股和小的非流通股的集中解禁,加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等信息不完全,是影响中国A股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竞争的不充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中国A股下跌的重要原因;
2﹒同股不同价:我国A股不同于B股和H股等,同股不同价,外资存在着理论上的套利机会,而且分红数量和分红待遇不同,体现了中国A股市场竞争上的不完全性;
3﹒单边涨跌市场:我国中国资本市场虽然开通了融券业务和股指期权业务,但融券的规模还很小,卖空股指期权还只有大户参与,T+1制度还在,使小额投资者的收益只有在单边行情上涨时才能转化为现实,与公平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相距较远;
4﹒“赔钱效应”:A股股市稳定分红,才能树立长期持股信心,由于十年中国A股很多A股多年不分红,甚至亏损,指数上涨幅度几乎为零,“A股赔钱效应”使得很多小额投资者遇到利多消息就蜂拥而上,遇到利空消息则疯狂抛售。
总之,我国的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效率的角度看,通过都我国中国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的检验和分析,我国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不完全的。因此,提高中国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须从改革A股发行机制,改革分红政策等层面来进行完善。例如,在新股申购方面,只要是新股申购,任何申购者都至少中签一个单位;在分红制度建设方面,中国石油分红或中国的银行股的分红,再不分H股、N股或A股,实行红利均分的分红制度。
a股和b股参考文献:
[1]杨棉之,孙 健,卢闯.集团内部中国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J].会计研究,2010.
[2]叶康涛,曾雪云.内部中国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基于集团产业战略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1.
[3]张建华,季皓.从代理理论视角看司内部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及提高路径[J].会计师,2011.
[4]张学鹏.公司治理因素对我国企业内部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