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李晓静,李新蕾:解构网剧中的反转、出格现象
解构网剧中的反转、出格现象
李晓静,李新蕾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2000年中国第一部网剧《原》诞生,网剧也得以在这片“沃土”下生根发芽。近两年,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大量制作人和资本纷纷涌入网剧市场。一方面,视频网站在多头垄断的格局下,出于差异化竞争的需求积极制作网剧;另一方面,自制网剧可以缓解视频网站“烧钱买剧”
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为业内人士提供了更多创作机会;再者,根据大数据制作适合网络用户、移动设备播放的网剧能够为视频网站吸引更多用户流量。在此多赢局面推动下,网剧飞速发展。文章通过对现象级网剧解构、梳理,从后现代主义、象征符号几个方面尝试对网剧做分析,思考网剧中的反转、出格等特征。
【关键词】网剧;后现代主义;象征符号;反转;出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068-02
一、网络自制剧的概念与发展
网剧,全称“网络自制剧”,即由视频网站专门为互联网传播而制作的影视剧。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区别主要在于播放媒介不同。传统影视剧的播放媒介主要为电视,影院。网络剧的主要播放媒介是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设备。网剧的受众以网络用户为主,并以此调整制作方式以追求良好传播效果。[1]目前,网剧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电视剧,网络剧一般分单元剧和连续剧。另一种是网络大电影。2014年,爱奇艺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和标准,网络电影是指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
2000年中国第一部网剧《原》诞生,网剧也得以在这片“沃土”下生根发芽。[2]到2013年,各大视频网站陆续做出点击量超越传统电视剧的现象级网剧,根据优酷网数据,《万万没想到》截至2017年12月18日,第一季点击量9.4亿。2015年之后,更是出现了多部现象级网剧,比如《屌丝男士》搜狐官方数据公布其点击量超过了14.2亿,《太子妃升职记》乐视网总播放量超过41.9亿次,而这些记录还在不断被刷新。
二、网络自制剧追根溯源
对比总结这些表现突出的网剧,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和叙事套路,即“小人物”、“无厘头”、“恶搞经典”,这些表现手段和创作思路在国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周星驰的电影主人公多是市井混混、街头无赖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武状元苏乞儿》里,周星驰扮演的是一个乞丐,《喜剧之王》里他是一个跑龙套的小演员,正是这些小人物让观众对角增加了一份亲近感。反观《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都是以“屌丝”式的小人物为主角,不管主角的身份怎么演变,始终万变不离其宗。把角“平民化”、“屌丝化”使其成为生活中的小人物,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来说,这种“自我矮化”可以缓解生活的压力,得到精神的释放。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谁不是一个“小人物”呢?我们都是相对的“小人物”。相对于国之大,家之大,我们则小。有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很多的因素把这个自由呼吸、自由飞翔的世界分割得羽翅难伸、气息凝滞,于是只好自己变小,只有变小才会使自己的生存空间相对大些。而《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则契合了观众的心理,在观影的同时给了观众心灵的休憩。
周星驰的“无厘头式”表演,在网剧中也依稀可见。《万万没想到》第三季第一集,王大锤扮演的皇上与众妃子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来表现诙谐的情节,受到了周星驰无厘头式表演的影响。另外,恶搞经典,也是周星驰的惯用手法,《大话西游》里周星驰完全颠覆了经典,而《万万没想到》这一集也恶搞了《还珠格格》里皇上与夏雨荷相遇的经典一幕。周星驰曾风靡一时的表演方式和叙事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了如今的网剧创作人员,也对80后、90后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周星驰无形中在创
作人员与观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堆砌桥梁的则是他的电影作品,有了“无厘头”电影的多年铺垫,网剧这种恶搞经典、消解权威的新式影视剧才能如此顺利地被观众所接受。
三、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网剧中的出格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3]
网剧则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太子妃升职记》为例,它属于典型的穿越和宫斗题材电视剧,却以“出格”的方式设置了男女性别的翻转,从而使“女主角”轻易避开了传统的后宫争斗情节,给太子与太子妃之间设置了新的矛盾冲突——同性相爱,并且给作品带来了很多出人意料的笑点。“出格”是一种反正常、反传统、荒诞的表现手法,运用在网剧中可以制造出荒诞、反传统的情节,也是创作者追求“网感”的一种手段。这类影视作品往往放弃传统的叙事规则和影音风格,以离奇荒诞的情节、诙谐幽默的故事人物、夸张的表达方
《戏剧之家》2018年第32期  总第296期
69
影视观察
式,达到让观众觉得荒诞却也合理的效果。《将军在上》让女主角成为骁勇善战的将军,让男主角成为废柴王爷,打破了以往男强女弱的形象,甚至让女主角成为感情里主动的一方,是对古装剧惯常思维的反叛,也是明显的出格现象。
网剧的碎片化颠覆了传统的影视剧制作模式,碎片化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也体现在剪辑手法上。首先,在故事表现上,网剧把情节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块,像《屌丝男士》每集表现若干个短故事,每个故事1到2分钟左右,都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这六大叙事要素。每个故事里大鹏扮演不同的角,发生不同的故事,把这些碎片化的故事拼凑起来就成了独特的喜剧模式。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必被冗长的情节所累,即便错过一集也不影响后续观看,形成了碎片化的观影方式,这种类型的网剧与移动设备播放非常契合。其次,碎片化还体现在剪辑手法上。如果把《万万没想到》的声音关掉,会发现它的剪辑像刻意的拼贴。从视觉上来说,画面跳跃不连贯,与以往的传统影视剧不同。它以“跳跃式”剪辑,搭配王大锤的内心独白,使之成为连贯的故事,这种碎片化的剪辑方式在观看时要求观众具备“跳跃思维”才可以充分理解剧情。
四、从象征符号的角度解读网剧中的反转
彼得·沃伦在《电影中的符号和含义》中借用了哲学家C. S.皮尔斯的“三分法”,把电影符号分为三个体系:
象形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象征符号指一种随意性的符号,其能指与所指没有直接的或标志性的关系,而是通过成规来表现的。例如,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天空中一轮明月,月下是惆怅的人。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思念”,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月亮与思念就是一对象征符号。
其实,在中国美学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符号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一种“隐喻、象征、暗示。”符号在表现过程中也有中国美学的那种含蓄、表意、不说透的意味。这说明不管是西方的象征符号,还是中国的隐喻和暗示,它们对于美的感悟是相通的。而符号在运用的效果上和“留白”非常相似,不说透、不说尽,给观众留下了释意空间和想象空间,需要让观众用自己的想象来完成最后的作品。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飞溅的血就意味着死亡,血作为一种符号象征了死亡,镜头不必从头至尾描述死亡过程,只需用这一个镜头点到为止,观众即可明白发生了什么。具体死状如何惨烈则是一种“留白”的运用,观众可以根据前后剧情进行联想。
在此,且以象征符号来统称上述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往往延续了象征符号约定俗成的意义;然而,网剧却热衷于打破这一惯常思维。以反转的方式来设置故事情节,是对以往约定俗成的象征符号进行的反叛。最典型的作品就数《屌丝男士》,里面每个小故事都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给观众带来笑点。比如“足疗店”系列,乔杉在大鹏的指导下点了“粉红回忆”保健项目以为可以得到,没想到“粉红回忆”却是女性美甲项目。粉红保健作为一种符号,可以当作一种性暗示,也可以另辟蹊径解读为女性美甲项目,此处乔杉就营造了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笑料。反转就是打破惯常逻辑和因果逻辑
的一种叙事方式,它往往先以惯常叙事逻辑来引导观众,当观众的思路被引导的时候,剧情突然反转,观众越觉得剧情应该是这样,结果反而越不是。反转就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反转结束,包袱也就抖完了。这种反转的叙事形式让观众的新鲜感不断被满足,从而不断追求反转的乐趣。
在这类反转喜剧中,符号被不断创新,赋予新的意义。赵毅衡曾对符号下过一个定义:“符合是任何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感知即人们的主观感受,既然符号是主观感受,那每个创作者和欣赏者理所当然的会有不同的体会,在不同的场景下,大家对于同一符号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将军在上》里,女将军以纯蓝作为服饰调,王爷以大红作为服饰主调,一方面暗合女强男弱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隐喻两人终将成为情侣。“红蓝自古出CP”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出处已经不可考,意思是“以红和蓝为代表颜的角之间,常常形成广义的配对(Character Pairing)关系。”[4]《将军在上》的创作者以红、蓝作为一种符号,在一开始就暗示了两人虽多有矛盾,但终将走到一起。虽然这种符号的运用与惯常思维不同,但想来也合情合理,因为符号被不断的创新,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是网剧的一大特点。
五、结语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剧从一开始的粗制滥造,趟出了一条精品化之路。《白夜追凶》、《无证之罪》、《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大军师司马懿》系列,这些网剧不论在质量、口碑还是点击率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而凭借视频网站网罗一大批粉丝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团队已经制作了院线
电影,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票房成绩,这也证明了网剧品牌的延续能力。品牌化、IP化发展之路,成了网剧独特的“圈钱”之路。然而,不能忽略网剧准入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青年创作者往往以网剧开启影视之路,视频网站片面追求原创内容忽略了质量的把控。这对网剧发展来说既有利,也有弊。网剧的粗狂式发展,给了青年创作者更多机会,也拉低了整体质量水平;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营造了过于随意的创作氛围。网剧是这个独特时代赋予青年创作者得天独厚的发展机会,创作人员在抓住机会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综合素养,珍惜机会、善用机会才能撑起网剧这片独特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唐宏峰.网剧生态观察:概念、历程与类型分析[J].中国文艺评论,2016(第二期):88.
[2]焦家奇.浅议后现代语境下的“网剧文化”[J].大众文艺,2014,6(15):199.
[3]百度百科.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
baike.baidu/item/%E5%90%8E%E7%8E% B0%E4%B B%A3%E4%B8%B B%E4%B9%89%E7%94%B 5%E5%BD%B1%E7%90%86%E8%AE%BA/162352?fr=al addin
[4]百度百科.红蓝自古出cp.
李靓蕾以前照片
baike.baidu/item/%E8%87%AA%E5%8F% A4%E7%B A%A2%E8%93%9D%E5%87%B A C P/1932456 5?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