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563003)
2012年4月25日收稿
陈翔左耳失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环境的
改变。中青年白领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突发性耳聋患者中,70%都是中青年人。由于疾病所致听力下降,语言交流不畅,且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给中青年患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上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护理发现,中青年以焦虑为多见,占比例极大,然而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21例中青年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进行综合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使患者情绪稳定,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对中青年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起到了促进作用并缩短了时间,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4.5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患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为1小时,最长时间1月,所有病例符合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的诊断标准[1]。其中单耳发病30例,双耳发病5例,伴耳鸣26例,本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方法
常规给予扩血管、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同时配合高压氧,10~15天为一疗程。3心理干预3.1心理护理: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起病急、所处环境的改变、与外界沟通发生障碍等原因,存在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中青年患者更渴望得到他人关怀和尊敬。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入院后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所以护士在入院接待时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减轻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焦虑,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倾听他们的想法,让患者对医护人员树立充分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和正常的情感支持。大量临床实践
证明[2],高度信任感、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成功的保证,医
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
的观察力,较强的专业知识及善于沟通的技巧[3]。
阶段告知患者用药及的程序,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作用,消除患者的疑虑,充分地理解和同情患者,使他们认识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开朗乐观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益的。让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等,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转移患者对听力变化的过分注意,从而减少患者因为听力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3.2专科知识教育:向患者解释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发病因素很多,精神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并对疗效
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耳聋耳鸣又可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通过对突发性耳聋发病因素的解释,使患者情绪稳定,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4]。
3.3对高压氧的恐惧和疑惑: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高压氧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高压氧是现代临床上突发性耳聋的常规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而有效的手段,指导正确佩戴面罩,正确轻松地吸气和呼气。入舱前先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鼓膜是否内陷,更换棉质衣物,避免带手机及金属饰品入舱。应用掩蔽疗法控制耳鸣,特别注意声音强度选择十分重要。听音乐时感觉听不到耳鸣存在为准,用耳机听轻音乐时间不宜过长,患有耳鸣要引起高度重视,但不要过度紧张,多参加娱乐活
动,避免在强噪声环境长时间逗留[5]
。3.4饮食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进食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忌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3.5睡眠干预:烦躁的耳鸣会引起很多精神症状,如神经质、过度兴奋、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往往在安静的环境下最明显,因而最易干扰睡眠,而睡眠不足反过来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耳鸣患者,不是创造安静睡眠环境,而是让患者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入睡,声音以听音乐时感觉听不到有耳鸣存在为准。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青年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作用。方法:对我科35例中青年突发性耳
聋伴耳鸣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有效的心理分析,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情绪放松,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缩短患者的时间,提高治愈率。结果:针对35例中青年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在常规药物及高压氧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出院前复查电测听,5例听力完全恢复,24例患者听力部分恢复。治愈率14.28%,有效率68.57%。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对患者心理创伤较大,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缩短时间,提高治愈率。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中青年;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157-02
心理干预中青年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观察
杨林*田芳*
内蒙古中医药
4讨论
通过3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我们从中看出突发性耳聋患者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在药物的同时,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心理护理,使患者乐意接受并达到满意效果。改变传统的单纯药物而忽视与患者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健康,重视三分七分护理原则,重视患者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程度所需要相应不同的心理干预,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从而达到最佳健康状况,配合,提高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于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心听力不能恢复,出院后能否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如此类的顾虑,使患者易产生精神压力,心里焦虑不安。首先管床护士要热情接待、安慰患者,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管床医生。告诉患者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疾病,只要经过及时规范的综合,绝大部分可以治愈或好转。向患者解释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发病因素很多,精神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良心态可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并对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耳聋耳鸣又可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通过对突发性耳聋发病因素的解释,使患者情绪稳定,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07,32(2).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6).
[3]贾瑞霞,宋俊兰.脑梗死77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学杂志, 2008,8(3).
[4]刘发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7,4(6):2.
[5]郑雪君.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155.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