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卷第9期牡丹江大学学报V ol.19N o.9
2010年9月
Jour nal of
M udanj i ang U ni ver si t y Sep.2010
6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9-0068-03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意义构建
(衢州学院外语系,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作为电影的广告,电影海报中有语言文字,有图像,属于多模态语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文字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具有独立的意义生成机制,它们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互为补充。电影海报不仅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含字体、字体大小、颜等符号变体,这些变体也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关键词:电影海报;多模态性;意义构建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符号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们的语篇也呈现出数字化和多模态化的特征。电影海报就是其中一例。以往人们对电影海报的研究常常从功能[1]
、设计[2]
和美学[3]等角度出发。他们的研究只关注电影海报中的图像,而忽视了其中的语言文字,更不要说把语言文字和图像结合起来研究。程春松[4]从新的角度,即语言学角度,对《功夫之王》的海报进行了解读。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把电影海报中的语言和图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该研究对各种符号的分析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将以《集结号》的电影海报为例,继续从语言学角度,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来研究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意义是如何构建的。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模态(modality )指的是符号形态[5]P29,多模态语篇是多种符号资源整合的结果
[6]P183
。多模态语篇可分为静
态多模态语篇和动态多模态语篇[5]P 29。前者通常只涉及一种感觉器官,后者可能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静态多模态语篇还可分为单符号系统和多符号系统多模态语篇。单符号系统多模态语篇由字体、字体大小、字体颜等符号变体所构建,多符号系统多模态语篇由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符号构建。电影海报只涉及视觉模态,但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含字体、字体大小和字体颜等符号变体,因此,电影海报属于多符
号系统多模态语篇。
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7]P 2。多模态话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8]P108。语言的使用,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总是不可避免地由多种交际模态构建[9]
。理解语篇时,只注重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意义不仅存在于语言文字中,而且还存在于视觉、听觉、行为、表情和动作等其他社会符号的资源系统中。
多模态语篇分析是O ’To ole [10]和Kress &van Leeuw en [6]
等开创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式。其理论基础是Halliday [11]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多模态语篇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是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 )和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的观点[12]P84。Halliday [13]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除了语言,还有很多其他符号系统,如图像、颜、声音和动作等。在现代交流中它们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和语言符号一起共同参与意义构建,都是意义的源泉。它们相互独立,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意义,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6],具有互补性。多模态语篇分析还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系统理论和纯理功能假设,认为多模态语篇本身也有系统性,与只包含语言符号的语篇一样,也具有多功能性,即同时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5]P 30
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是说话人运用语言参加社会话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用于组织信息的
收稿日期:2010-04-03
作者简介:赵金贞(1979—),女,河北保定人,衢州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与英
语教学。
8
功能。以Kress&van Leeuw en[6]为代表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者把三大功能扩展到图像分析中去,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国内的研究者对超文本语篇[14]、广告语篇中的图像[15]、教科书中的图像[16],以及北京申奥会徽[7]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
三、多模态意义构建
(一)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主要通过及物性结构来表达。在《集结号》的海报中有三处文字部分。首先是顶端的“冯小刚导演再创贺岁高峰代表作”,该小句包含了一个物质过程,参与者是“冯小刚导演”。该小句告诉观众影片的导演是谁。第二处文字说明是中间部分,这里也有一个小句“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是一个修饰型关系过程,告诉观众影片的主题是什么。该部分还有三个名词或名词词组,分别是该影片的中英文名“集结号”和Assembly,以及“冯小刚作品”。第三处文字介绍了影片的出版发行公司、演出阵容、导演、上映时间等细节内容。这里的小句全部都是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主要起到提供信息的功能。
Kress&van Leeuw en[6]把图像表达的概念意义称为再现意义。该电影海报的图像处于海报的中间位置。在该图像中,张涵予扮演的谷子地站在战场上,他的头顶上方有一个小号。在这幅图像中,穿着军装拿着步的谷子地是参与者。战场、军装、步和小号都是环境成分,告诉观众该影片与战争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集结号”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光有标题,观众有时难以准确知道影片的内容。海报中的图像对“集结号”的语义进行了界定。这里的图像和语言表现了很强的互补性。
(二)人际意义
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来表达。从语气的角度看,在该电影海报中,所有的小句都是陈述语气,没有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而且只有陈述句。所有的语言文字中也没有指称观众的“你”、“你们”、“我们”等人称代词,说明观众没有介入交流。这些小句表达的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从情态的角度看,所有的小句中没有表示可能性的情态表达。这符合电影海报的广告特征。电影海报是影片的广告,提供电影信息是它的首要任务。在所有语言文字中,汉字片名字体最大,字体加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Kress&van Leeuwen[6]P149把图像的人际意义定义为一种互动。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设计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众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主要从接触、社会距离、介入、态度等角度加以考虑[17]P39。
在有些电影海报的图像中,参与者(如主角)与观众有目光接触,如《家有喜事》的海报中,主角与观
众建立起了一种视线交流。但是,在《集结号》的海报中,参与者(张涵予)的目光没有指向观众,甚至没有面对观众。这里不存在想象中的“接触”,即参与者与观众之间想象的人际关系。这是典型的“提供”(offering)类图像,表达提供信息的意义。
从社会距离来看,设计者可以采用社会远距离或近距离来呈现主角的图像。在这幅电影海报中,设计者采用了社会远距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参与者(张涵予)的整个人像,并且他们周围有空间环绕。这种设计表明参与者与观众之间不是一种亲密的私人关系,而是疏远的社会人际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定位符合事实本身。
从介入角度看,参与者的图像可以从正面或侧面呈现。在这幅电影海报中,参与者的图像是从侧面角度拍摄的水平视角的图像。选取这种视角,体现出设计者的主观态度,该图像没有给观众带来融入其中的感觉。影片主角在出演该影片之前并不知名,很难以他原有的知名度来提高影片的上座率,所以海报中没有他的正面图像,也没有像《功夫之王》一样重点突出两位主角成龙和李连杰。其次,该影片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所以不需要重点突出主角。
图像中的情态可以用颜和亮度加以体现。该图像的彩(小号除外)被压缩得近乎黑白,饱和度高,体现的是高情态。小号的彩使用的也是高饱和度的彩,尤其是绑在小号上的红布,饱和度极高。高情态的图像比较真实地体现了现实世界中的人、地点和事物。近乎黑白的图像使得所有的人物、场景都获得了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从人际角度看,语言和图像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该海报中的图像表达的意义比语言更加丰富,弥补了语言的不足。
(三)语篇意义
语篇功能在多模态语篇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布局,这种布局指的是语篇成分的空间顺序,通常是读者一眼就可获得的一个整体印象,通过三个同步原则实现,即信息价值(information value)、显著性(salience)和框架(framing)[18]P17。
信息价值指的是各种成份因占据了不同的位置从而拥有不同的价值;显著性可理解为各种成份,由于它们在前景或背景中位置、大小、亮度级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引起读者不同程度的注意;框架指组织手段的明用或暗用,用来切断或联接语篇的成份,表明这些成份是否相连[6]P183。
一般来说,很多电影海报,从上到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集结号》的电影海报就属于这样的情况。置于上方的因素是“理想的”(ideal),置于下方的因素是“真实的”(real),中间部分是“媒介”(mediator)[6]P211。
理想的信息往往是理想化的或希望得到的东西;真
9
6
实的信息是具体详细的信息和细节[6]P193-194。在《集结号》的电影海报中,理想的部分是文字描述:冯小刚导演再创贺岁高峰代表作。这表达的是一种愿望,希望影片能够达到如此高度。中间部分有图像,也有文字。与图像相比,文字不具备吸引观众目光、迅速传递信息的优势[8]P111,所以,海报设计者把图像放在中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些文字和图像组成了媒介部分,意即通过张涵予等演员的表演,实现“再创贺岁高峰代表作”的目的。最下面的部分是关于影片的具体细节信息,如演员阵容、导演、发行公司、上映时间等。这些是真实部分,提供真实信息。
信息价值和显著性有密切的联系。不同位置的成分和不同字体的文字都有不同的信息价值。如前所述,图像具有吸引观众目光、迅速传递信息的优势。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海报设计者把图像放在中间,显示了图像具有最重要的信息价值和显著性。语言文字说明部分中,中间部分的信息价值和显著性最高。在这部分文字中,中文片名的字体最大,是为了突出其重要的信息价值。由于这是针对中国观众的海报,所以英文片名的字体比中文片名的字体略小。在该部分,还有两处字体较小的文字说明。一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处于整个海报的最中间,表达的是该影片的主题,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较小的字体削弱了其信息价值和显著性,使其信息价值和显著性略低于影片的片名。另一处是“冯小刚作品”,从字体和位置来看,其信息价值和显著性都不如片名和主题高,但毕竟处于整个海报的中间部分,还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其他文字说明中,信息价值较高、显著性较强的是位于图像上方的文字说明“冯小
刚导演再创贺岁高峰代表作”和位于真实部分的“2007.12月20日强势攻占”。这两处文字说明,虽然位置不在海报的中间部分,但是它们的字体较大,而且是粗体,尤其是“2007.12月20日强势攻占”的字体颜是红,与其他文字的颜不同。这些字体特征显示了这些文字说明具有比较高的信息价值和显著性。显著性最弱的是处于海报最底端的文字说明其他成分,主要呈现了影片的细节信息,如演员阵容、导演是谁、影片的发行公司等。这些内容的信息价值不如图像和片名的高,放在海报的边缘部分,而且字体最小。
四、结语
在电影海报中,文字和图像两种符号都参与了意义构建。光有图像,观众无法知道影片的片名和具体的细节信息。光有文字,电影海报就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难以迅速传递信息。忽视任何一种符号都不可能正确充分地理解语篇的全部意义。正是这些符号的协调组合使电影海报表达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字符号或图像所表达的意义。因为图像和文字的共同作用,观众才理解了海报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和图像,以及文字大小、颜等符号变体等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它们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张文波.“先声夺人”“喜闻乐见”——浅谈电影海报的两个功能[J].丹东师专学报,2003,(1):45-47.
[2]孙帆.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构成分析[J].电影文学,
2008,(24):40.
[3]赵晴雪.电影海报设计的审美追求[J].电影评介,
2007,(21):26.
[4]程春松.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读[J].电影文学,
2008,(15):26-27.
[5]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和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J].外语教学,2009,(6):28-32.冯小刚作品
[6]Kress,G.&T.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 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 1996,2006.
[7]Kress,G.&T.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1.
[8]郑海翠,张迈曾.和谐理念的多模式话语建构[J].外语学刊,2008,(2):107-112.
[9]Scollon,R.&P.Levine.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confluence of Discourse and Technology[A].In P.
Levine&R.Scollon(eds.).Discourse and T echnology: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C].Washington,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
[10]O’Toole,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
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11]Halliday,M.  A.K.An l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nd Arnold,1994.
[1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6):82-86.
[13]Halliday,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
London:Arnold,1978.
[14]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437-442.
[15]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动意义的构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31-34.
[16]陈瑜敏,秦小怡.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15-18. [17]Baldry,A.&P.J.Thibault.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 ext Analysis[M].London:Equinox Publishing,2006.
[18]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16-24.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