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观后感
1942电影观后感【篇1】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__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
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河南大学新闻研究生)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1942电影观后感【篇2】
冯小刚作品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
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1942电影观后感【篇3】
1942,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是个伟大的年份,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世,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对于中国河南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年月。1942年冬至1944年春,河南人面对的是寸草不生,饥馑。老东家一家人的逃荒,按照轮回之说可以算是报应,按照主的教育法算是原罪,不论哪种说法,最后给予老东家的都是人性的救赎。患难见真情,也许是对此片的最好诠释。
大灾之年,有的人身处其中,有的人置身事外。
从高高在上的土财主,到孑然一身的难民,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儿子猪狗不如,要强暴
长工媳。他只会纷纷地骂一句“牲口”,即使有道德准则,也是实际的不作为。长工家逃难途中借粮,他工于心思,也有心存恻隐。瞎鹿死了,在那个有了今天没明天的岁月里,他将长工一家承担起来,儿媳饿死,他懂得阻拦给孙子喂食最后一口。他肯定不值得歌功颂德,却是一个在我看来最活生生的人。朝不保夕,依然身怀重器,手握人伦。偷窃保命,抢劫保命,甚至吃人保命都不过分的光景,卖儿卖女已属再合理不过了。女儿卖身为换一口粮,他懂得不舍却也无奈。此时让大家都能活下来才是最要紧的事。人人都可以最亲密,也可以最疏离。关键是在有多少事感念别人,有多少事感念自己。
另一条线就是政府的救灾力度。兵荒马乱,人命就更加轻贱如蝼蚁。你能看到甘地绝食,看到丘吉尔感冒,却看不到三百万人饿死。有了救济款也拨不到难民手里。各式各样地充耳不闻。“灾民饿死了,国家还在;当兵的饿死了,打了败仗,就亡国了。”听着貌似合理,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谬论。百姓都死光了,打下个空城又有什么用。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1993年5月10日,位于泰国那坤巴统省的开达(Kader)玩具工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188名工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另有469人受伤。这次灾难被称为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工厂火灾。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这样的新闻都是无动于衷,因为事件发生在遥远的泰国。
玩具工厂主要生产的是玩具和洋娃娃,销售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公司中的大股东也恰恰是一家美国公司。火灾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简陋的生产条件和糟糕的消防措施。在人们要逃的时候,竟然有管理者锁上了大门,很多工人不得不从高高的窗户跳下。事后,公司管理者不是积极地协助善后,而是不断地推卸责任。14日14时52分,温岭市城北街道杨家渭村台州大东鞋厂发生火灾,共造成16人死亡,性别为6男10女。这样的新闻是否进入过你的眼帘。但又有多少会停下来认真阅读,为之惋惜……
能久久不去的不是乱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人间真情。“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爷。”路上的孤女,陌生的老人,已僵的尸首,冰天雪地里只要能作伴前行,心就暖了。
1942电影观后感【篇4】
说到1942年,会引得多少经历过这惨痛的人们,回忆起那饿殍遍野,颠沛流离的逃荒生活。那一年,成了河南人民心中最疼痛的回忆,是不愿回想的噩梦。那一年,是河南大饥荒。
在学校的组织下,龙之队的全体成员,在影院观看了,由《温故一九四二》一书,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电影讲述的是河南的灾民在逃荒路上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希冀和愤怒。
这部电影中那一个个凄凉悲哀的画面,人物的血泪,命运的波折,无疑不深深地牵动我们的心弦。
当我看到日军的飞机,从天空中呼啸而过,投下枚枚致命的时,我的心揪紧了。在灾民中炸开时,耳边充斥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尖叫声,老人伏在地上,痛苦地哭泣,声声唤着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儿女的名字。一个年幼的孩子,被击中,已经气息奄奄,一个神父跪在地上,想用手捂住从伤口涓涓涌出的鲜血,可那血还是溢出他的指缝,神父目光非常惶恐,他又用一本圣经堵住孩子的伤口,可是没有用,孩子的眼睛翻白,举着的手放下了,苍白的小脸痛苦地扭曲了,圣经的书页被染得血迹斑斑……看着日本人如同禽兽一般,操纵着冰冷的武器,攻击着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时,那在心中埋藏已久的,深深的愤怒和仇恨,全部涌上了心头。
发布评论